“铃铃铃……”清晨7点,家住南城仙鹤路的杨先生在睡意朦胧中狠狠地关掉闹钟,解开“床的封印”艰难地爬起来送一年级的女儿上学,脑海中只有一个声音:“亲生的,再坚持20来天就放寒假了。”像杨先生这样的家长在达城比比皆是,每天清晨送孩子上学,放学时又在校门口翘首以盼,对接送孩子“爱恨交织”。但是,在采访中,不少老师建议家长适时放手,让孩子独立上下学,更有利孩子的成长。
看今朝 接送孩子成“工作”
每天早晨,达城的无数家长陪着孩子从家中走出,在路上汇聚成一股送孩子的家长大军,又分散奔向不同的小学。即使到了学校,也要站在校门口,看着孩子进入校园,直到再看不见小小的身影,方才离去。记者调查发现,在有小学生的家庭,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个几乎需要全家人投入的大工程。38岁的朱先生早晨7点半送孩子,但他母亲早晨6点就要起床给孙子做早饭。因为工作,朱先生没法接孩子,所以他父亲每天下午都要准时去接,稍微去晚点,孩子就只能孤零零地在校门口的门卫室等。
记者在校门外观察到,能独立上学放学的孩子并不多,有些五六年级的孩子依然需要家长接送,能独立到校或者回家的基本是住在学校附近的孩子,也有部分孩子结伴赶公交车回家。
忆往昔 打闹玩耍快乐多
“我们小时候都是自己上学,没人接。”朱先生说,现在他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几乎都会谈到接送孩子的问题,每天出门开车会堵,稍远点走路不现实,让父母送又于心不忍。他们都很怀念自己当年上学时的快乐时光。
那时,车没那么多,路上很安全,很多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是独自上下学,根本没有家人接送。放学后,几个同路的同学,成群结队说说笑笑就回了家。
“现在还记得学校门口豆腐干的味道。”朱先生说,他小时候每天放学都会在二小门口买上2毛钱的豆腐干,在蘸水里翻两下,吃在嘴里,酸酸辣辣的,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
85后的何女士说,她大部分时间会和同学一起回家,途径原达县地区公安处时,就在里面的石桌上写作业,然后疯跑打闹。
90后的曹先生说,他上小学时住在南门口,每天放学,他都要和同学到州河边玩一会。赛跑、打弹珠、打水漂……州河边留下的是他快乐的童年。
为安全 家长坚持要接送
虽然现在的家长们都有着很多独自上学的美好回忆,可如果让他们选择放手,大部分都不愿意,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安全因素排在第一。
“接送孩子确实很累,但是现在的车那么多,校门外还有些不可预测的危险,不接不放心。”大多数家长表示,最放不下安全问题。
曹先生考虑的是节省时间,他觉得,孩子太小,独自上下学很容易被街上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孩子在街上东看西瞧,半个小时的路程,也许1个小时都不能到家。
朱先生则考虑到自己开车送孩子上学,孩子可以趁此机会在车上闭目养会神,或者“碎片化”利用时间,背会儿单词和课文,因此打算一直送到高中。
在调查中,部分家长觉得到了小学高年龄段,孩子自主意识更强,就可以试着慢慢放手,但也有不少家长坚持继续接送,甚至少部分家长表示即使孩子上初中了还会继续接送。
寻时机 适时放手更利成长
随后,记者采访了达城几位小学老师。“有个别家长在孩子六年级还要接送,这其实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行为和自主能力会比同龄孩子差,如果以后初中需要住校,就更加无法适应,从而影响到生活和学习。”文华街小学曾娅兰老师说到。
通川区二小陈佳老师建议,家长在孩子读三四年级时,就可以试着慢慢放手,让孩子独自上下学了,这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如果实在不放心,最初阶段,可以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尾随保护,观察孩子是否能安全到校(回家),在路上是否停留,然后有的放矢地去纠正孩子在路上的坏习惯。当然,在让孩子独自上学前,一定要让孩子对上下学路上的危险有清晰认识,比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不能闯红灯,不要和陌生人搭话,不要在路上打闹等等。
□本报记者 杨航
新闻推荐
“在南城有处拆迁地方,竟留了个‘尾巴’——一处残垣断壁随时都可能垮塌,过往市民望而生畏,避而远之。”12月19日,家住南城...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