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石梯镇中心小学/贺诗武·
韦钰院士在她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中指出:小学科学的本质是模拟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在实验之后实事求是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思考分析,运用理性的思维形成科学概念,建立模型,并对假设形成解释。可见,收集与整理实验数据是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实证性探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个环节当中,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锻炼,数据意识将会得到增强,科学素养会得到提升。但在很多的科学实验中,老师往往关注了其活动形式,而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却常常流于形式,使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收集数据要准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提出的要求是: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为确保利用测量工具获取数据的准确,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我们需要做到:
1、前期准备要充分,确保测量工具的精确性。由于长期的使用造成的损耗,或其本身的质量不合格,仪器室里的各种测量工具难免会出现问题。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把上课时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逐个检查一遍,确保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2、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和观察方法。比如,学生在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时,进行读数的时候,温度计不能离开水的表面,要等数字稳定后读数,视线要与水的上平面保持平衡。学生忽视了任何一个关键点,都可能影响数据收集的准确。这也成为实验成败的关键一步。
二、展示数据要高效
获取了实验数据之后,我们通常要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可以清晰地展示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概念的形成,体现科学探究的价值。但是,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传统的一一交流比较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表格的时候要做到“有序”,最好能清晰体现操作过程,表格的指向要明确,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还应该提醒学生在板书的时候要写工整,以免其他学生辨识不清。
当然,日渐普及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也可以让交流展示变得更高效、更直观。比如利用视频投影,可以把学生第一手的实验数据展示出来,再让学生加以解说。对于内容复杂的表格,教师可以把简单的函数运用于表格中,学生汇报的数据填入后,表格自动对加减乘除等运算进行处理,便于学生直接对实验数据进行观察和比较。
三、分析数据要客观
实验数据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也是我们实验的目的所在。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到客观的对待实验数据。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数据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尊重数据,不能篡改或者随意捏造数据。学生往往会非常热衷于探究活动,但学生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可以做实验、操作各种有趣的器材,而对于实验完成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往往兴趣不大,在老师要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时候,无所适从,为敷衍、迎合老师,盲从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理性的思考。
在实验中,不可能保证每组学生的活动都是成功的,总有个别小组获得的数据有点“与众不同”。对于这样的课堂生成,很多教师会显得准备不足,不能够从容的对待。其实,对于这样的数据,教师绝对不能一笔带过或者视而不见,应该体现科学研究的态度,客观理性的对待,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发生偏差原因;或者教师可以让这组学生单独重新做一次,然后再请他们来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这样对于错误数据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对于探究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操作严谨的重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每个小组都有互动,比较分析活动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不同观点的相互“交锋”,产生思维碰撞,实现从个体表征到集体建构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
新闻推荐
野蛮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反而有可能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我在通川区检察院公诉科工作期间,就曾接到过一起父子...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