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向市民进行宣传。
小记者采访社区工作人员。
小记者表演节目。
自今年3月起,通川区对大北街片区进行升级打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如今,改造后的大北街华丽变身,被市民誉为达城“春熙路”。
大北街做为通川区的城市名片,每个市民都有维护她的义务。9月30日,通川区七小联合大北街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和本报小记者近百人走进大北街,开展“爱国爱家爱通川,小手来把大手牵”宣传活动,通过表演节目、发放宣传单、进行文明劝导、开展签名承诺等活动,向市民发出文明倡议。
节日临近的大北街一片热闹景象,街面上,门店里,到处是购物和休闲的市民。来到现场,小记者在老师组织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文明市民。”随后,向市民宣读通川区城乡综合治理办公室发出的公开信,提醒市民:禁止一切车辆驶入,要注意共同维护大北街的环境卫生,严禁在公共区域内摆设摊点,注意不要将餐厨潲水、油污带入步行街。一边宣传,一边表演快板《爱国爱家爱通川》:“街道靓丽人喜欢,爱护珍惜是关键。各方齐抓又共管,市民自觉要争先。养成卫生好习惯,不扔垃圾和吐痰。交通法规不违反,摩托车辆不乱穿。自家宠物要管好,不能随地大小便。门市业主讲规范,门前三包记心间。文明劝导我实践,小手来把大手牵……”。
活动中,小记者还邀请市民签名承诺,或采访店铺业主和市民。一女装店工作人员告诉小记者,大北街现在更漂亮了,来逛街的人更多了,生意也比以前更好了。坐在花台边小憩的王大爷告诉小记者,自己今年84岁了,家住达州火车站,听说大北街变样了,特地带老伴来感受一下。王大爷说,现在的大北街不仅道路宽敞平整,还可以边走边欣赏美景,累了还可以休息,实在是太好了。
活动现场,党员干部们也没闲着,他们分组在街头巡逻,或是对将摊位摆到门市外的店家进行文明劝导。
通川区七小党总支副书记张永红告诉记者,在国庆前夕组织小记者开展文明劝导活动,目的是为了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知识,提升市民素养,在此过程中培养小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养成。
·侯艳萍 屈书才 本报记者 王万礼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达州地陷生死搜救50小时 这群人在脱下军装的最后时刻坚守阵地
次生灾害风险:逐渐失去的生命信号二次塌陷发生后,救援难度和事态严重性瞬间升级,各方救援力量陆续赶到。二次塌陷的坑道面积...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