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达州新闻 > 正文

酷爱读报的老农刘文学 一天不看报 瞌睡都睡不着 □杨国军

来源:达州晚报 2018-09-22 10:00   https://www.yybnet.net/

刘文学今年八十三,酷爱读报六十余年,以至村民和他半当真半开玩笑说:刘文学、刘文学,一天不看报,瞌睡都睡不着。

刘文学住在离我家一公里远的刘家院子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上省城财经中专,父亲带着我向他表达谢意曾去过他家一次。何以要感谢刘文学呢?原来在一九七六年十月打倒“四人帮”时,常年累月阅读报纸的刘文学敏感地预知,推荐上大学中专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他即刻告诉父亲,教育我们兄弟姐妹发奋读书,以知识改变命运,着实令我们全家感恩和感激。

我的幺叔还告诉我,这个刘文学,不光死读报纸,关键是能把内容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一九五七年反右,他从连篇累牍的社论中读出了一些不寻常,连夜跑到镇上向初中老师传达信息。他知道有几位刚从师范毕业的年青教师,在教他儿子学习时,心直口快,喜欢评论时事。刘文学担心他们祸从口出,对这几位老师不厌其烦地劝导,让这几位老师免遭一劫。

刘文学读报可不是囫囵吞枣,而是和时代的心声紧密相连。大跃进、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这些新鲜词语及论调,他都非常谨慎地思索,以哲理思辨的见地来释读。尽管他持有不同的意见,但他从不谈论自己的观点,现在想来不能说他明哲保身,而是以读报增长知识的智慧展现。

十年文革,报纸断断续续,有时一天两天看不到,他就好似失魂落魄一般。有一次,他到乡政府去,向办公室借报纸读,结果报纸没借到反遭一番奚落。“读得懂吗,认得字吗?你一个挖泥巴的读啥子报纸哦!”气得他急火攻心,十公里的回家路程竟走了四个多小时,随后病倒在床,高烧不退。当家人送他至医院途中,其嘴里还一个劲儿嚷着“报纸、报纸!”

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刘文学结识了一位名叫王兴华的医生,王医生毕业于医科大学,因家庭成分的原因被分到乡村医院。王医生看到刘文学每天反复翻阅同一张报纸,报纸几乎被揉叠成烂纸,很是感动,便给他拿来新近几天的报纸。刘文学浑浊的眼珠顿时闪烁出光泽。搂着报纸,其“饥渴”程度,简直不逊于饥饿十天半月的灾民忽地搂抱着一块面包。

如果说自解放初期刘文学读报因条件限制,不得已断断续续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后,他阅读报纸的嗜好总算可以得到满足了。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四川日报》、《达州日报》等十余种报纸。

当我问他一生中读报印象最深的有哪几篇,答曰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十八大、十九大的相关报纸。“你看嘛,前者是改革的起点,而十八大、十九大则是吹响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嘹亮号角。”刘文学从堆集如山而又排列又序的报纸里抽出一张递给我,我发现报纸的每一处缝隙都密集地记载着老人的心得体会。

随着岁月老去,刘文学酷爱读报纸的习惯却愈加浓厚,而且还利用报刊上学到的知识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本村一位中年妇女因丈夫身患重病,为凑医疗费,在沿海一外资企业打工,一年下来,对方总以各种借口拖延不发工资。刘文学自费前往南方,与对方据理力争,很快对方就支付了这位中年妇女的全部劳务费。为了让那些在外打工的乡亲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他跑到村委会,用电话向乡亲宣传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他们要敢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告辞之际,老人自信地说自己身子骨硬朗,能吃能喝能睡,再活十年没问题。言毕他拿出自己聆听十九大报告后的感悟:“洋洋三万字,句句党宗旨。中华复兴梦,今朝蓝图绘。捷报连凯歌,黄昏亦黎明。再赐我十年,幸福长相随。”

新闻推荐

西博会精彩继续 达州形象馆,细说达州优势和志向

本报讯9月20日至24日,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举行,本届博览会分别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展览中心和世纪城新...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酷爱读报的老农刘文学 一天不看报 瞌睡都睡不着 □杨国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