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辉 陈小平
达川商贸物流园区鸟瞰 (胡小倩 摄)
新时代,新使命,新目标,新征程。
8月下旬,在达州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上,达川区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增长极。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7%,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60亿元……近年来,通过强力推动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喜人成就的达川区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多端发力,转型驱动。面对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增长极这一时代课题,达川区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达川城市风光(朱敏 摄)
丽日新村(马家镇肖家村)(杨辉 摄)
达川区体育馆游泳池(刘波 摄)
春满乌梅园 (汤劲松 摄)
持续推动转型 转出发展新活力
转型对于一座城市,无异于脱胎换骨。转则换羽新生,不转则落后于人。
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达川区刀口向内,通过“自我革命”取消行政许可事项45项、公共服务事项74项,优化并联审批服务,落实全程代办制,完善政务服务“一窗通”审批模式,以大幅缩短投资项目审批时间这一突破口,拉开了转型发展的大幕。
在对外开放上,该区围绕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包装亿元以上项目8个,成功引进投资10.5亿元的深圳国信达新能源及液晶电视周边线材生产线、投资20亿元的四川丽天牧业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可持续循环发展等一批重大项目。精准对接高校科技资源,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达成合作项目5个,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对内大刀阔斧改革,对外大张旗鼓开放,不仅提振了发展信心,而且还激活了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近年来,该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3301户,同比增长达64.6%,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37个,到位资金达434.5亿元,申请专利94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又好又快的良好势头。
如今,达川区又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引擎,深入推进供给侧、“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出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
培育新兴产业 构建产业新格局
达川区是全省的农业大区,也是以煤炭、建材等为支柱产业的传统产业大区。
曾经为达川经济带来骄傲的煤炭和建材产业,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快速推进,也成了该区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一个“包袱”。
近年来,达川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下决心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深化技术改造,培育新兴产业,先后关停了煤矿34家,继而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家,并强力推动石墨烯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户落地,经济发展顺利实现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为达川区的产业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达川区通过深度研究辖区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种植习惯、产业基础和气候条件等,确定了粮油、蔬菜、生猪、水果、乌梅五大主导产业和达川双椒、乌梅酒、米城大米、安仁柚、青脆李五大品牌的“5+5”农业产业体系,全区农业总产值达42.5亿元,年均增长达4.1%。
如今,达川区在此基础上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农业产业化项目1个,新培育1家国家级、3家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省级蔬菜主题公园2个,将特色农业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了28个百分点,实现了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强势转变。
秦巴物流园区450万吨货场建成投用,达川商贸物流园区全面建成,年销售额突破154亿元,新增电商企业168家、现代物流企业150余家,打造区级电商物流中心1个,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以后,达川区又突出新业态,围绕全市“6+3”重点产业,积极引进规模大、水平高、能力强的大项目,深化与周边地区和沿江沿海经济区的合作交流,构建起了产业发展新格局。
完善城市功能 展现城乡新面貌
市容市貌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在达川城区,整洁宽阔的马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亲水公园、休闲广场、文体场馆应有尽有。
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镇。
尽管由于历史原因,达川城区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但达川人却并没有自缚手脚,而是勇于开拓,创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奇迹:5年净增10平方公里、8万人,城区面积扩大到24.9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成功实现由“镇”到“城”的华丽转身。
而随着“六桥六路六公园六新区”的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南城片区“盘子”越做越大,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停车场建成开放,77条小街小巷整治提升,14个港湾式公交站台改建投用,6条城区主干道竣工通车,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宜居度也显著提高。
城区高速发展,乡村日新月异。
作为一个以农业农村为主的农业大区,达川区始终把城乡均衡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石桥镇入选全省第一批特色小镇,麻柳镇在全省“百镇示范镇”建设中走在前列,河市镇、亭子镇纳入全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他们在重点支持一批乡镇承载城市功能和打造特色小镇的基础上,改造提升县乡道路700公里、村道1700公里、社道7100公里,成为全市唯一、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与此同时,他们还完成投资18亿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并结合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建成投运8座污水处理厂,深入实施“绿化达川”行动,新增森林面积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绘就了一幅幸福美丽的达川乡村画卷。
落实民生至上 打开生活新画卷
天禾茶场(刘波 摄)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近年来,达川区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坚定落实民生至上施政导向,民生支出占比达71%,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等问题得到有力回应和有效解决,发展成就逐步变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幸福。
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达川区坚持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工作。2014年以来,累计减贫7.7万人、退出贫困村114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今年,37个贫困村、8607名贫困人口又将稳定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去年分别达到30674元和14306元。
针对“上学难”“看病难”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达川区积极筹集资金,新建城区中小学校7所,新增学位2.12万个,城区“大班额”问题有力化解,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薄弱学校43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检查验收。新(改)建36所乡镇卫生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顺利搬迁,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5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投用,新增城乡公共文化活动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
在保障民生方面,近年来,达川区先后解决了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403套,新增城镇就业达3万人。特别是出台了《十大民生救助制度》,投入救助资金2亿多元,惠及困难群众达20余万人。创新搭建社会救助大平台,使39个救助事项实现网络化审批、办理和监督,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只有笃行。达川区将坚定不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勇于担当、踏实苦干,运用达川智慧、展示达川速度,为达州市早日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贡献达川力量!
新闻推荐
花游队为中国军团拿下亚运第100金达州美女肖雁宁 艺体出身 下个目标是奥运会
花游队为中国军团拿下亚运第100金8月29日,中国队夺得女子花样游泳集体项目冠军。新华社发8月29日,中国女子花游队在夺冠后...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