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奥数、英语、围棋、作文……每到暑假,看似轻松的假期却让孩子们像上紧了发条一样,从这个培训中心出来,又进入那个培训中心。回家赶着时间刨了两口饭,马上开始做作业,有时做到深夜都还没完成,着实比上学还辛苦。日前,记者采访了达城多名家长和学生,随着7月的开始,比上学还要学得累的“疯狂暑假班”也正式启动。
不得不上的暑期培训班
“西外校区最后一个名额。”“翠屏校区已经爆满,还在观望的家长下手已晚。”“上午课程全部被选完,下午的也所剩不多了,名额有限,速抢。”在暑假前,达州多家培训中心就频频在朋友圈刷屏,让家长们趋之若鹜,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实际上,除了个别培训班确实紧俏,多数为“饥饿营销”的招生手段,故弄玄虚将名额缩减,等家长报名缴费后才发现原来名额完全足够。不少家长向记者大倒苦水,在部分培训中心,暑假班是不得不上的课程,比如,暑期学的内容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不上暑期班,就会和后面的课程脱节。看似自愿原则,实为变相“捆绑销售”。“我们也想孩子过一个快乐轻松的暑假,但是老师已经提前把暑假课程内容发在微信里,几乎所有家长都在报名,太无奈了。”贺先生对记者抱怨,如果在培训中心的开学考试分数不理想就进不到所谓的优秀班,所以,上暑假班势在必行。
按年龄段选择培训内容
记者调查发现,暑期培训大体上可分为艺术特长和学科知识两大类,下面又细分出音乐、美术、舞蹈、英语、数学等分支,接着再下分为如学钢琴、珠心算等更细小的分支。从年龄上来说,6岁以下的小朋友们主要集中在艺术特长类、也会有一些“前瞻”意识较强的爸爸妈妈们早早让孩子开始学英语和珠心算。到了小学三年级以后,各种艺术特长类培训被大量放弃,转而集中在外语、数学等主要学科知识上。“我们家涵涵从3岁就开始学跳舞,但到了三年级下期就不得不放弃。”刘雨涵的妈妈孙女士说,因为学业日渐繁重,就不得不放弃跳舞,转而将课余时间留出来补习英语、数学。“早上8点开始上课,中午12点才结束,下午做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晚上做培训中心的作业,不到10点钟是不可能休息的。”虽然也心疼女儿很辛苦,但是孩子下学期就升入六年级了,谢先生告诉记者,他不得不让女儿坚持下去。
对培训只能无奈继续下去
对暑期培训,10岁的小黄可谓深恶痛绝,从他5岁开始,他的父亲就张罗着给他报名“学艺”,一到暑期,英语、礼仪、游泳、数学、跆拳道……这些繁重的课程将他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最忙时甚至同时学5种不同特长,这让小黄身心俱疲,可这些学习的课程中,几乎没有他自己喜欢的,面对父亲的殷切希望,他觉得压力很大。对此,小黄的父亲也挺无奈。“我也想孩子多玩多休息,可他的同学都在学,如果他不学就会落后于人,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也只能让孩子继续学下去。”
不要使用“多多益善”战术
暑期培训要不要这么紧锣密鼓进行呢?记者采访了不少学校老师、校长以及心理专家,他们却表示,暑假来临,首先,在繁忙的一学期结束,应该让孩子先休息一下,过几天比较轻松的日子,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暑假学习时间表。除了主动完成暑假作业之外,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和家长多做交流,这些都是孩子不可或缺的成长要素,能给孩子们提供均衡的“营养”,让他们能健康成长。而在学习方面,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选择一门到两门特长进行学习,不要把时间安排得太满。针对学科知识,更主要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要给孩子报英语、数学这类培训机构,也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要使用“多多益善”战术,那样反而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得不偿失。
□本报记者 杨航 张黎丽
新闻推荐
阅读在各类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从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