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黄先丽
近段时间,达城滨河路上有不少小商贩忙着销售货物,只有一只手臂的“玉米大叔”也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叫他“玉米大叔”,是因为一到玉米收获的季节,他就每天都在滨河路卖玉米。
突遭意外失手臂
在逆境中选择坚强
“你别看我只有一只手臂,但我每天卖菜的收入就有200元左右,这些菜都是自己种的,从来不打农药,周围的居民都常在我这儿买菜。”“玉米大叔”告诉记者。
“玉米大叔”名叫田德富,老家在通川区磐石镇余家寺村。其父母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因为成绩好,他成了父母和老师眼里的好孩子。但命运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初中二年级时,在一次课余篮球赛上,田德富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他和父母都没有在意,不曾想3天后病情加重,到医院检查得知一只手臂肌肉坏死,必须截肢,田德富的父母听到这个噩耗,当场悲痛地大哭起来,后悔自己没有好好保护孩子。
从医院回来后,父母虽然当着他的面仍笑着说“没关系,你好好读书,其他的事不要多想,你跟其他人没得什么不同。”但深夜里,父母小声的哭泣声却让他倍感难过。“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坚强面对生活,就算失去了一只手。”田德富眼含泪光地告诉记者,在度过了最难熬的恢复期后,他回到了日夜期盼的学校。
老师和同学都对田德富特别照顾,但一些调皮的同学却经常捉弄他。“当时我管理班上的体育器材,有些同学经常在我拿器材的时候,故意将我撞倒。直到后来我参加了游泳比赛和帮助班上女同学赶走欺负她们的男同学后,这些同学才开始接纳我。”
与高中失之交臂
开始艰难创业
田德富后来考上了高中,但身体的缺陷阻断了他的求学之路。他将自己关在房里。一天,他看见窗外有人骑自行车,19岁的田德富心里一颤,马上到处求人帮忙买了一辆永光牌自行车,那个年代,自行车是稀罕物,最后他花了几个小时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这极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还记得第一次骑自行车的感觉,花了几个小时就学会了,看来我还是很聪明的,可以出去闯闯。后来一次偶然机会跟他人合作做起了充电瓶生意。”田德富说。1984年到1988年这4年,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为斌郎乡煤矿充电瓶,每个月能挣80元。
1989年初,田德富与妻子结婚后开始做服装生意,他和妻子在通川桥上摆摊卖衣服,要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经过几年积累,1997年,田德福在老家花3万多元修起了一座小洋楼。
靠卖水果
精打细算过日子
由于做服装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田德福开始转向做水果生意。“当时卖水果,跑了大半个中国拉些本地没有的水果到达州来卖,每次要半个月才能卖完,全家都指望这个过日子。”田德福告诉记者。当时就靠走街串巷卖水果,来赡养家中年迈的父母和供子女读书。当时大女儿在读大学,二女儿读高中,小儿子读初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女儿在成都读大学,刚开始每个月800元的生活费,后来听说别人家的小孩每个月1200元的生活费都不够,为了让女儿在外面吃饱穿暖,每个月开始给她打1200元。”田德福说。
城市安下家
时下忙着卖玉米
如今,田德福的子女们都长大成人,但田德福仍没闲着,他想在达城有个自己的家。他每天早出晚归在通川桥附近蹬三轮车,晚上则跟妻子赶回老家种地,第二天一大早,又将收获的菜带到达城来卖。
2015年,田德福终于在万鑫小区有了个温暖的小家,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最近一段时间,田德福忙着将老家成熟的玉米用三轮车拉到滨河路来卖,每次有人来买玉米,他都会询问对方想要老点还是嫩点。“看到种了几十年的土地荒起,觉得怪可惜,我从来不打农药,一方面让家人和附近的居民吃得健康,一方面减轻对土地的伤害。”田德福说。
新闻推荐
“我和丈夫结婚不久就一直处于分居状态,他在重庆做生意,每年相聚的时间只能用小时计算,对于家庭及孩子,他完全不在状态。”近...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