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结婚不久就一直处于分居状态,他在重庆做生意,每年相聚的时间只能用小时计算,对于家庭及孩子,他完全不在状态。”近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致电本报心理咨询热线称,她和丈夫异地生活了十年,期间他们有过沟通、有过争吵,但仍然没有改变两地分居、各自生活的状态。现在她很纠结,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空守名存实亡的婚姻
这位女士告诉记者,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十年间,丈夫陪伴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每次孩子生病发烧,我都很无助,一个人抱着孩子在医院里奔波,几天不眠不休是常事。夫妻之间的关怀也因为距离变得越来越淡漠,甚至好几天都不会打一个电话。每天回到100多平方米的家里,只有我和孩子两个人。我一个人做家务、辅导孩子学习、哄孩子睡觉,自己常陷入无限的孤寂中,失眠成为常态。第二天,我还得早早起床,打起精神,满满正能量地面对孩子和工作。我无数次想过离婚,但看看孩子,又打消了这个念想。可想想自己这十年的生活状态,空守名存实亡的婚姻,确实让我身心俱疲。这样的心结,已经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对生活打不起精神,什么都不想做,干什么也没兴趣,好想让自己消失。”
双方缺乏有效沟通
从法律意义上讲,婚姻是指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这位女士的丈夫忙到连回家都只能以小时计算,更不要说陪伴妻儿,失去了婚姻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条件。
本报心理咨询师、达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徐波女士认为,首先,能感受到这位女士的情绪成分有怨恨,怨恨丈夫不履行丈夫与父亲的责任义务;有无助,无助于距离的遥远,身边缺乏帮手;有妥协,妥协于丈夫的不在状态;有冲突,冲突于放弃与维持现状的纠结;有渴望,渴望能有一个真正意义的丈夫;有期待,期待孩子能健康成长……这众多的情绪压得她无从释放,能持续十年可见内心足够强大。
其次,现代婚姻与过去相比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与考验。过去,婚姻基础是繁衍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婚姻,爱情第一,繁衍第二,经济第三。现代人有条件可以不依附于对方就独自生存下来,比如有洗衣店、有外卖、有家政、出行还有“滴滴”,所以这位女士能坚持到现在。但是现代人更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与支持,这正是这位女士所缺失的也是她最渴望的,更是她情绪的根源。
从所给信息看,这位女士的婚姻最大问题是缺乏有效沟通进而导致沟通障碍。徐波表示,现在的沟通渠道非常多样与发达,而且重庆离达州也不是“千里之外”,为什么双方“无法沟通”?可能需要从现象的背后去寻找实质性的问题,建议找专业心理咨询师逐层分析。
□本报记者 杨秀琴
新闻推荐
守候达城1300年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