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达州经开区的一名普通交警,常年生活没有规律,且身患多种职业病。然而,他却依然天天出现在马路上,像灯塔一样为过往司机“指路”。他就是曾经令无数网友感动的“吊瓶交警”,市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特勤中队长朱强。从警9年来,他与马路为伴,与骄阳相随,与风雨为友,用热血和行动谱写着令人动容的“马路真情”。
“吊瓶交警”好暖心
30岁的朱强是市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特勤中队的中队长。黝黑健硕的身材,干净利落的工作服,笑起来眯缝着的双眼,一个阳光的小伙子。朱强告诉记者,他从小有个警察梦,大学毅然选择了刑事侦察专业,2009年毕业后,22岁的他便如愿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2016年6月的一次车祸让朱强记忆犹新,“黄家坝大桥上两辆货车对撞后侧翻,其中一辆货车车头撞毁严重,该货车司机被困在了驾驶室。”接到报警后,朱强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由于货车驾驶室严重变形,司机的双腿被死死卡住,无法动弹,需要切割车辆后才能被救出。据医护人员判断,货车司机左腿已断,伤势严重,急需输液,急救医生连忙配置药品,为伤者输液,以便为后续抢救赢得先机。
当时现场的情况很特殊,没有可供吊瓶悬挂的吊杆,朱强二话不说为伤者举起吊瓶。“当时伤者眼睛一睁一闭,像是要睡觉。”为了防止伤者睡着,朱强不停地和伤者说话,鼓励他坚持住。烈日炙烤着地面,朱强的汗水像雨水一样从脸颊流下来。一个多小时后,消防官兵将伤者救出,紧急送往医院。这时,朱强的警服和警帽早已湿透。这一举动被周围群众拍下传到网上,竟有网友亲切地称他为“吊瓶交警”。“那都不算什么,我应该做的。”朱强腼腆地说。
“我热爱这个职业”
朱强在交通警察的岗位上已工作9年多,经手的案子几百件,每一件案子背后都有受害者和家属的期待,为了还受害者和家属一个公道,也为了对得起身上的警服,朱强经常连续好几天加班不休息。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再铁铮铮的汉子也有吃不消的时候,长期无规律饮食、作息紊乱,胃病、颈椎病等“职业病”找上了这名兢兢业业的事故处理民警,家人和朋友多次让朱强注意休息按时吃饭,“有时候不知不觉又省了一餐,身材就是这样保持的。”朱强打趣地说。
据了解,大多数时间家人已经进入梦乡,朱强家书房的灯依然亮着,他常常熬夜整理案件资料。看着如此辛苦的朱强,妻子不忍心却又只能关心劝他早点休息,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书房的灯始终亮着,妻子再次来到书房,发现他已经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朱强笑着说:“常常熬夜加班,妻子也拿我没得办法,经常好几天不理我。”
朱强接受采访期间,不时会有电话打进来。“没办法,每天都是这样。”朱强无奈地说。柜子里的案件处理资料被朱强整理得整整齐齐,仅今年上半年的案件就有一矿泉水瓶高。“我热爱这个职业,只要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浑身都有劲。”朱强坦言。
尽量站在群众的角度
2017年10月的一天上午,朱强和一位同事接到报警称,发生了一起多人伤亡的交通事故。“那天我跟同事上午10点就到了现场,下午6点钟还没有离开。”朱强说,当时他们面对的是50多位伤者家属,他跟同事在现场不停解答伤者家属的各种问题,其中一位情绪失控的伤者家属,认为朱强执法不公正,不仅骂骂咧咧,还推搡了他。
“我其实很理解他们的心情,在这种时刻谁都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冷静,所以我们更应该站在群众的角度。”朱强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全力为群众排疑解惑,因此他们选择直面质疑,公平公正地处理案子。
可能不会被理解,也有可能会受到攻击,但是朱强从未后悔过。他说,他会继续战斗在这个岗位上,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新闻推荐
花台“据为己用” “大胆”喷涂白色路标 这老板无公德心引公愤
这老板无公德心引公愤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