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达州新闻 > 正文

老院子 □周堪

来源:达州日报 2018-06-15 10:3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周堪

我现在很少回老家,不是不能回去,而是怕回去,不愿回去,因为老家已经少了很多儿时的记忆,特别是我出生、玩耍、成长的院子,早已没了儿时的模样,曾经的热闹都已经没有了。

那个院子叫唐家坝,位于现在的达川区草兴乡魏塘坡村罗家沟。院子给我最初的记忆很多,所有的房子全是木板房,古朴整齐。院子中间是一块宽大的坝子,坝子上部紧接阶沿,中间由青石板铺成,周边是石灰三合土,是一处典型的川东民居院落。遗憾的是经过后来不断改造,现在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模样。院子里有15户人家,最兴旺时有近80人。和我同龄或相差不大的孩子很多,因此,这里是我小时的乐园,是我成长的院子,是我抹不去记忆的乡愁。

院子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都没有大的改变,几十个人成天生活在这里,虽然相互间时不时因为一些琐事会争吵、谩骂甚至打架,但多数时候都和睦相处。特别是在夏天的晚上,大人、小孩全都集中在院子里,睡在凉棍床上乘凉,大人在一起摆那永远摆不完的龙门阵,小孩在院子里藏猫、做游戏或者数天上的星星,或是听我父亲说书、听老人们讲故事。虽然大家的肚子常常是半饱,但生活的乐趣并不少,都十分开心,好像根本就没有什么忧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一个同辈哥哥因为当兵第一个走出了院子,转业后参加了工作,成为了院子里第一个吃国家饭的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因为读书和工作,成了第二个离开院子的人,因为在乡镇工作,回家的次数少了,但还是经常回去,特别是过年的时候,都要回去和父母、家人、乡亲一起辞旧迎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家乡人不但肚子吃饱了、身上穿暖了,手里也有了一些余钱,加之各家的孩子都多了,也长大了,原先的房子已经无法容纳了,于是大家都纷纷比赛似地拆旧房盖新房,将原来低矮的木板房全部换成了高大的砖瓦楼房。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整个院子就彻底没了旧模样,院子更加富有生气了,乡亲们的精神面貌也更加饱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实现了儿时最大的梦想——到城里工作。父亲1989年就去世了,所以我将母亲接到了城里和我一起生活,因此回老家的次数就更少了,一年就是清明和春节回去上个坟,上了就走,再也没有在老家过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每次回去都会有失落,在老家我很少见到昔日的同伴了,他们要么出去打工或做生意,要么举家外迁,在外地或者城里安家立业了。见到的乡亲越来越少,年老的要么逐渐离开了人世,要么随儿孙外迁了。到目前,偌大的一个院子只剩下四五个人坚守。昔日那令人骄傲的砖瓦房全都已经破旧,大部分墙上布满苔藓,一些房屋已经垮塌,成了断壁残垣。

我家乡的很多院子正在慢慢地消失,但在离院子不远的地方,一个现代化的美丽新农村聚居点已经建成,留在家乡的乡亲大多已经迁到那里,住着别墅一样的洋楼,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那里又充满了新的生机,比我曾经的院子更加热闹了。我期待有朝一日,还能够回到那里,和乡亲们一起去亲近青山、触摸绿水、铭记乡愁!

新闻推荐

达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八号)

(第八号)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成南达高铁要来了2018-06-15 04:20
猜你喜欢:
评论:( 老院子 □周堪)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