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秩(左)、江贤伟(右)在原江家祠堂处讲述往事鸟语花香的达竹煤电集团生活区
□本报社区记者 郑景瑞
达城张家湾路,南起二马路与张家湾衔接的市委党校支路口,北至通川北路原省汽车运输公司61队(今双狮精品建材城)南侧,东与健民巷、泰和巷、吉昌路,西与盘云巷相接,坐落于人民公园之东,全长679米,路宽20米。整条道路被高大茂密的黄桷树所环抱。
张家湾不是它的本名?
张家湾路,其名源自张家湾。在79岁的李昌秩和78岁的牟习昌等老居民的记忆里,1955年前的张家湾属北外乡,1960年城关公社建立蔬菜农场,张家湾以蔬菜农场城郊五社名脱离北外乡。文革初期叫城关公社二大队。1976年,达县市、达县分家后改为张家湾大队,有3个生产队。从费家梁(原062办事处,今农业银行)到人民公园东大门山脊靠今吉昌大院一方及以上为一队;人民公园东大门、吉昌大院以下到市委党校为二队;锅厂梁那一片为三队。1988年由一、二队组成张家湾居民委员会。2002年和2003年,分别以三个队为基础,建立凤翎社区(一队)、张家湾社区(二队)和健民社区(三队)。
解放前后一段时间的张家湾,住家户不多。东边的费家梁住的是费家两兄弟,往南是张、杨、谢3户人家,旁有石盘坡,在今达竹煤电(集团)公司办公楼后,附近有口上圆下方的水井,冬暖夏凉,供张家湾一队和61队生活用水。黄家院子在今张家湾社区驻地,住有张炳成等六户人家;接着是秦、段、廖、刘四户人家;党校的牟家院子,住有牟氏三兄弟和赵姓人家。西边的江家祠堂,在今张家湾路达竹煤电集团公司家属院内的半坡亭廊处,住有江氏两兄弟,杜姓土改时便分得此房,祠堂在二十世纪70年代拆除;李昌秩家则住今人民公园自来水公司前;黎、吴、李三家的土墙房在今通川区环保局和通川区国土局。人称姜老妹的这家住在人民公园东大门处。
为何命名为张家湾,当地老居民众说纷纭。张家湾社区居民牟习昌、赵代玉说,解放前就叫张家湾;曾任过张家湾大队大队长、78岁的李开银记得,土改时就叫张家湾。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他们也不知所以然。曾任过张家湾大队会计的李昌秩一直对命名张家湾存有疑问。他说解放前后一段时间张家湾姓张的很少,只有两户,并且都是从外地逃荒来的,一队只有张光才、张国全两父子;二队的张炳成当年独身一人,后抱养一个女儿,当过张家湾大队贫下中农协会主席。命名张家湾时,李昌秩还向上反映过,认为是把江家误为张家所致。住在吉昌大院的78岁江贤伟是江家的后代,据他介绍,解放前的江家是个大户人家,在塔沱还建有江家花园,田土宽得很,东边从费家梁到市委党校、西边从原铁旅宾馆到二马路,这一大片的田地都属于江家。这里的田地和房子曾由他爷爷江水阶和父亲江龙清打理过,但由于江家人口众多等原因,后来家道中落,解放前这里就不属于江家了,当年非常红火的江家祠堂也无人管理。他说,当年人们把这里叫做江家湾而不是张家湾。
一条民办公助的道路
二十世纪60年代,张家湾大队和一队在张家湾建有砖厂,大队和一队各有两个砖窑。为了便于运输,修建了从二马路党校门口到今吉昌大院门口的机耕道,供牛拉车和板板车通行,而吉昌大院至通川北路一段还是人行小道。
到了80年代,地区中医学校、东城街道办事处等设在了湾内,沿途两侧也盖起了楼房,初步形成街道。1981年,达县市副市长刘兴平召集湾内各单位负责人研究并决定集资修路。在生产队自愿出土地的基础上,地区中医学校、地区预制厂、地区供电公司、地区盐业转运站、达县市豆类制品厂、达县市政工程管理处、东城办事处共同集资3.35万元,国家补贴1万元,由生产队施工,市政工程管理处派人负责监督质量,经费由东城办事处统一管理。1982年3月开工,9月竣工,修建从党校支路口至地区中医学校、长270米、宽4米的道路。1983年,市政工程管理处将东城办事处至东城粮店的100米路面翻新拓宽为15米、人行道4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市政工程管理处门前设置绿化带,植有香樟树,其他无绿化。
90年代,张家湾被列为城市建设的新区,张家湾道路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达竹矿务局、地区设计院、达县市政府等6个受益单位集资54.5万元,国家投资42万元,市政工程处负责工程设计和施工。1989年6月至1991年6月,修建从地委党校路口到通川北路的张家湾路。全道路长679米,路幅宽20米。
1995年,政府补贴4万元,集资14.9万元,建成天然气总公司至中医学校的张家湾道路,全长110米,铺筑砼路面940平方米,人行道240平方米,安砌下水道161米,检查井6座。
几多来来去去的单位
在老居民的记忆里,张家湾路上,最早的单位是地区盐业转运站、豆腐厂(后来叫豆类制品厂)、东城粮站、预制品厂,以及1967年办在原张家湾(今健民路)的地区中医学校。此后,陆续有通川区环保局,东城街道办事处,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入驻。
达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达县城关公社清洁排,由一贯劳动的21名青壮年贫民组成,公社每月发放14至16元的工资。1974年6月城关清洁排划归城建局管理。1977年12月成立达县市清洁卫生管理所,由临时工转为集体所有制。1978年8月,达县市清洁卫生管理所成立东、西城清洁队和集散队。1982年12月更名为达县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2000年上划后更名为达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2017年6月,环卫清扫交由达州京环公司。
达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始建于1985年10月,前身是达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城镇燃气供应的公司之一。1985至1986年在张家湾路市政工程处办公;1987年搬迁至徐公祠巷市房产公司处办公,1988年5月搬迁至张家湾路天然气公司104号办公至今。2013年9月改制为中外合资企业,成为华润燃气集团成员企业。
在这条路上,既有入驻单位,也有像豆类制品厂、东风粮店这样一些消失的单位,还有达州市质监局、通川区国土局等搬离的单位。
现五环花园处是原达县市体育馆。当时的体育馆占地16.8亩,1985年由省地市财政拨款290万元建成,建有国家级游泳池1座,能容纳350名观众,可进行各种游泳比赛;建有灯光球场,有3000个观众座位,可进行排球、乒乓球、体操等大型体育比赛,是一座综合性体育馆。
绿树掩映的张家湾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翠屏路,两边梧桐列阵,绿荫如盖,行走其间,仿佛步入公园的林荫道;如今的张家湾路,犹如翠屏路的旧景再现:道旁黄桷树蓊蓊郁郁,阴翳蔽日,成为达城难得一见的街道景观。
今天的张家湾路,高楼林立,商旅繁华,环境优美。绿树掩映下,小食店、火锅店比比皆是;厨卫店、服饰店商家不少;宾馆酒店、旅游公司坐落其间。“这应该是达城最美的一条街道!”住在这里的市民自豪得很:酷暑天走在这条路上也不会觉得热,真正是风景这边独好。
(本文采写中,除文中提及者外,参考了《达县志》、《达县市市政建设志》、《达县市环境卫生志》等,得到市图书馆和张晓梅、张成秀等单位和个人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新闻推荐
30余人被行政拘留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