肴肉——“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自古名城出名食,镇江“三怪”的传说古老而富有魅力:“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淮扬地域流传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镇江人吃肴肉有个习惯,清早上馆子,泡壶茶,将肴肉蘸着香醋姜丝吃。所以有“不当菜”之说。
汉民族讲究并善于烹饪,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鲁菜、淮扬菜、粤菜、川菜,成为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中国四大菜系。肴肉,又名水晶肴蹄,属淮扬菜系中的代表菜,产地江苏镇江,流传于淮扬一带。
2017年中国烹饪协会组织开展“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揭晓,镇江肴肉榜上有名。
肴肉——肴,本读“yao”。淮扬地区受口音影响读作“xiao”,因为是用硝加工的,初名“硝肉”,后用肴来代替,取美味佳肴的意思。
传说在明朝末年,镇江酒海街上有一爿“京口酒家”。丈夫既是厨师又是跑堂,妻子既是老板,又是帐房先生。某个夏日,丈夫上街,见猪蹄便宜,就买了四只猪前蹄回来,准备过几天才食用。因天气热,害怕变质,就将猪蹄用盐腌起来。他不小心误把硝当盐,第二天才发现,连忙揭开腌缸一看,不但肉质未变,反而腌得肉质硬结而有味道,色泽红润,蹄皮的颜色更白了。怕有毒,丢掉不舍。于是把它用盐水泡洗几次,再用小火多煮一会,准备留给自己吃。
那知配上一些五香调料焖煮一小时后,锅内却冒出一股异常的香味,连镇江酒海整条街上都能闻得到。“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恰巧路过此地,被香味吸引止步。变成一个白发老人来到小酒店讨要。店主妻子捞出猪蹄,实话说:“这猪蹄错放了硝,不能当菜吃。”白发老人说:“我不当菜,就茶吃。”然后把四只猪蹄全部买下,当即在店里就着茶吃了起来。由于滋味极佳,越吃越香,结果一连吃了三只半才罢休。等这老头倒骑毛驴而去,才知道是张果老。店主和在场的人把剩下的半只猪蹄品尝,觉得异常鲜美。此后,该店就用此法制做“硝肉”,不久就远近闻名。后来考虑到“硝肉”二字不雅,改为“肴肉”,并沿传至今。
肴肉,色透明,味香嫩不腻,作小吃、冷盘、大菜皆宜。肴肉采用传统秘方配制,精选猪前蹄,香味醇厚,口感细嫩,酥润不腻,咸淡适中,体现了“香、鲜、酥、嫩”的四大特点。
制作:
猪蹄拆骨修齐洗净,用细木签在肉面上均匀地戳上一些小孔。硝和盐拌和,擦在肉上,抓住肉来回揉透,使硝和盐通过小孔渗透到肉的内部。揉好后放缸腌制,冬腌三天,春秋腌两天,夏腌一天。腌过后,再把肉放冷水内浸泡两小时,以解涩味。取出刮除皮上杂质,至皮和肉呈现白色为止,再用温水漂净放入锅内,加葱结、姜片、绍酒、花椒、八角和老卤,以淹没肉面为准,用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焖煮1.5小时,将蹄肉翻换,再继续用小火焖煮1小时,至酥取出,皮朝下放入盆内,舀出少量卤汁,撇去浮油,浇在蹄膀上,再用重物压紧,冷透后即成肴肉,食用时切片装盆即成。
猪蹄最好用前蹄,肉多骨少,呈直形,后蹄肉少稍呈弯形。
肴肉经冰箱冷冻后,外形类似皮冻。皮冻是猪皮熬化的汤汁经冷冻而成,遇热汤则融化,肴肉在热汤里可保持形状不变。
镇江肴肉用的硝是食用硝,学名“亚硝酸钠”。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4.2㎎/60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近日来到镇江,经人指点品尝肴肉,感觉虽是凉菜,但非同于一般川味凉菜及熏腊之类。精肉绯红,酥嫩易化,食不塞牙。肥肉去脂,食之不腻;胶冻透明晶亮,柔韧不拗口。蘸配些姜丝、香醋入口,别有一番滋味。
肴肉美食达州没有,猪蹄有,可以改革引进。其实,肴肉不一定用猪蹄,猪头肉可借鉴肴肉制作方法。它们有相同之处,猪头剔骨后其肉质结构与猪蹄相近,成本还较猪前蹄便宜,只要制作方法学习改革得当,融入达州味道,水晶猪头——肴肉一定会制作成功!
(王远达)
新闻推荐
学生每天经过好危险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