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姣记者徐莉莎)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明小长假让达州市达川区马家镇肖家村的农家乐老板丁伟赚足了腰包。因其农庄位于达川区南部片区产业环线内,又占据了乌梅山顶观景的绝佳位置,农家乐生意爆好。
让丁伟受益的,是“四好农村路”建设。近年来,达川区针对旅游、生猪、乌梅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规划编制了东、西、南三大片产业道路511公里,目前已建成12条191公里。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40亿元,新建和硬化农村公路1万余公里,安装波形防护栏423公里,实现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和98.5%的村民小组通水泥(油)路,助推沿线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017年8月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自2016年以来,达川区还投资1.89亿元,对全区857公里贫困村道路按“十三五”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同步完善安保、管养、客运等设施,实现全区142个贫困村和通往贫困村的道路改善提升全覆盖。
虽从2014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00万元的交通发展资金,但对于达川区的交通建设来讲远远不够。为解决资金短缺难题,达川区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融资”的新型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开启企地共建模式,多方筹措资金。搭建了交通投融资平台,建成运行达州道达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融资模式,探索成立交通发展专项基金,包装争取政策性贷款资金5.5亿元,撬动社会融资、成功人士捐资、群众集资筹劳等7亿元。
达川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马朝胜介绍,2018年上半年,他们争取全面建成东部片区脱贫攻坚产业环线,下半年建成西部片区脱贫攻坚产业环线。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临近清明节,通川区殡仪馆大力推行以“文明治丧,低碳环保”为主题的清明文明祭祀活动,采用电子鞭炮、电子香蜡、鲜花等环保节能的祭祀用品替代传统的焚香点蜡、烧纸化钱、燃放烟花爆竹等丧葬...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