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么嘿哟,加油干那么嘿哟……”9月15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阵阵的号子声不时从达川区桥湾镇云顶村罗家院子传向远方。一名中年男子打着赤膊,正与几位村民一起抬条石、清水沟,“加把劲,争取今天就把沟清干净,天气预报说下周要下一周的雨。”
这位带领村民整修水沟的中年男子名叫宋城,是达川区公路运输管理所派驻云顶村的“第一书记”。宋城是退伍军人,凭着军人特有的过硬作风,这位41岁的硬汉子上任不到一个月,就走遍了云顶村的犄角旮旯,访遍了村里每一户贫困户。
敢向山顶挑战的人
今年4月,宋城在同事陪同下到云顶村“赴任”,这些与交通运输打了二十年交道的交通人真正领教了坐落在“云顶上”村子的“威风”。
云顶村地处铁山以西,属于偏远山区,距达川区主城68公里,桥湾镇以北,海拔800多米,因常年笼罩在云雾中,故而得名云顶寨。外界通往云顶村的,仅有一条10余公里的组道,蜿蜒盘旋一直到寨顶,被当地村民戏称为“天路”。
年初,宋城收到被任命为云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回家背上一床铺盖就出发。“你上有老下有小,干嘛要去‘鸟不拉屎\’的深山老林?”面对亲戚朋友的不解,宋城的回答格外坦然,“我来自农村,和农民兄弟打交道没有问题。我又当过兵,服从组织安排是天性,过于纠结自己的困难,就不配当共产党员!”
云顶村连接石梯镇的道路正在进行修补,进出村需要绕道石桥洛车。宋城与同事们乘坐的车子盘旋在云顶村的“天路”,山涧回环曲折,路面狭窄坡陡,蜿蜒爬行近两个小时。
改变村容村貌的人
入驻云顶村后,宋城从精准识别上下功夫,把村里的情况认认真真梳理了一番,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认真分析他们的致贫原因,找准“贫根”,对症“开方”。
要致富,先修路。云顶村想要按期“摘帽”,打通通往邻近村组的道路是关键。这位在交通一线工作了22年的“老兵”,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修路。宋城与村支两委干部反复商议、测算,决定先打通与周边洛车乡高顶子村的连接通道。
军人出身的宋城时间观念极强,意见统一后,立即就开始组织实施,跑项目、跑资金、跑手续,不到三个月,云顶村人期盼了几十年的致富路就动工修建了。为了保证公路质量,宋城请出了村里年长有资历的老人当义务监督员,今年8月,云顶村连通高顶子村的公路正式通车,村民们物资运输、农产品运输从此不再叫难。
这之后,在宋城的带动下,云顶村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五崇尚五反对”活动。农闲时节,村里聚众打牌的人没有了,村民们聚集在村里文化室阅读科技文化书刊、法律知识读本,满脑子都是如何在党委政府的带动下致富增收。
现如今,云顶村以往乱办酒宴的风气消失了,村民们都夸宋城这个“第一书记”改变了云顶的村容村貌。
能给村里希望的人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方向。”从到云顶村走马上任,宋城便认真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他针对每一名贫困群众实际,采取不同的扶贫方式,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推进***,防止出现返贫。
云顶村6组16岁贫困户小杨,从小患有先天性眼疾,双眼几乎完全丧失视力。宋城了解情况后,跑遍了达城的盲人按摩店,为小杨联系了一家店学艺,并发动单位职工捐助“爱心款”资助学费和生活费。
小杨到了城里学习盲人按摩技术,他的父亲揣着600元钱找到宋城,请他回去的时候转交小杨作生活费。宋城却把钱单独存在了小杨的账户上,他告诉小杨,“生活上有困难找宋叔叔,这钱加上之前凑的,留给你当作创业的首笔基金。”
短短半年多时间,如今的云顶村,凭借海拔较高的地理条件、山青水绿的生态优势,农特产品和近郊游的品牌已越叫越响。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开发产业公司,大力发展柑橘、葡萄、牲畜等种植养殖业,规划的旅游项目业已启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看着村里一点点变了模样,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尤其是那份满足感,真的会让人干上瘾。”宋城说。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12日上午,达州市召开玄武岩连续纤维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暨四川航天海源玄武岩纤维开发有限公司第一次股东会议,市国资经营公司总经理邓华当选为四川航天海源玄武岩纤维开发有限公司首届董事...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