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有两年没去农行营业柜台了,金融科技的进步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无缝对接了我的业务经营!”8月27日,达川区南外镇三岔路口从事餐饮服务的肖先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着街对面的农行达川支行南城分理处说。
据他介绍,最近一次到农行营业网点办理业务,是2015年1月份。那时他去开办了掌上银行,从此便再没有去农行营业网点排队办理业务。平时,他的生意主要是通过网上订餐、网上收费。除了个别客户用餐后现金结账外,绝大部分都是刷卡支付、掌银支付、微信支付。营业中所收的现金基本上用于日常蔬菜、佐料等的采购周转,即便还有剩余需存入银行,也只是去自助银行服务区办理,不会再排队等候了。
肖先生金融消费方式的改变,源于近年来农行达州分行的金融科技进步:掌上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促进了城乡居民金融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据了解,由于科技进步,该行的客户数量达到了278.91万个,金融服务对全市人口的覆盖率达到了40.9%。2016年,该行业务交易量突破了5000万笔,达到了5060.77万笔,其中自助交易量却高达4333.38万笔,占比高达85.63%;柜台人工服务量为727.39万笔,被压缩到了15%以内。
为快速提升金融科技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近年来,该行“联动城乡”,投入巨资,打造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渠道,推进了“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该行信用卡与电子银行部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了55个无人自助银行服务网点,安装了531台ATM机,方便了城乡居民的“7*24”模式的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以农村乡镇和村组为重点,该行持续投入资金,建设惠农服务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为农民金融消费“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带去了福音。该行三农金融部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该行惠农取款点总量达到了2471个,布局转账电话11264台,对全市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了63.5%。上半年,全市有356万农村居民,通过惠农服务点实现了总量高达356万笔的金融消费,金额达到了4516万元,基本上满足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在满足城乡居民个人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该行以工商企业为主要对象,以“e农管家”为主导产品,采用“互联网+”模式,布设电商运营服务点,将企业和其上下游客户连接起来,形成了信息技术金融服务产业链,既解决了企业客户的金融需求,更为企业客户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提供了服务,使金融科技释放出了几何叠加式的巨大能量,助推了产业发展。该行科技与产品管理部的最新统计显示,到目前,该行以1194户企业为支点,建立起了电商服务渠道,让分布在产业链各环节的所有市场主体均分享到了“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巨额红利。
(郑年孝)
新闻推荐
——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区建设侧记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