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冯津榕
七夕将至,又是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可是总有一些人劳燕分飞了。今年截止到7月底,通川区已有2896对新人登记结婚,但同时有1487对夫妻各奔东西。记者通过对千余次婚姻关系的总结调查,发现时下婚姻关系中暴露出一些新特点。
城镇青年更易被催婚
通川区婚姻登记处的数据显示,近几年达州城镇青年结婚年龄逐年推迟,城市男性结婚年龄多在26岁至30岁以上,女性结婚年龄则主要集中在25岁至29岁左右。
26岁的小张说,从大三起亲友问“有没有结婚”,到现在问“怎么还不结婚”,每次回家必被催婚。父母“步步紧逼”,从前年春节父母给他安排的第一桩相亲算起,如今他已经有着多起相亲经历。自己虽然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但他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过两年再结婚”的想法在朋友圈中得到了广泛支持,同龄友人大都表示理解小张的想法。
针对小张的情况,通川区婚姻登记处主任邓朝晖分析:“现在城镇青年大多大学毕业就已22—23岁了,年龄已经不小了。同时,经过文化熏陶的年轻人往往更希望先事业后爱情再婚姻,在享受爱情的同时年龄也不知不觉变大了,晚婚晚育现象比较普遍。”
农村仍保持早婚习俗
在城镇青年大龄结婚的时候,农村地区的青年则仍然保持着低龄结婚的传统。
22岁的小杜一直都在外务工,今年过年时专门回来领结婚证。小杜的妻子是隔壁村的姑娘,虽然两人婚前见面不多,但双方父母很满意,两人也有好感,于是两人一年前就摆了喜酒,但因为年龄不够才推迟到今年领结婚证。小杜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并不少见。
高考后父母离婚现象凸显
今年刚考入大学的小杨,在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父母的离婚通知。小杨坦言,听到这个消息一点都不惊奇,因为父母已经分居数年,早已是名存实亡的夫妻。之前,父母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所以才没有办理离婚手续,如今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手,父母办理离婚手续也是早晚的事。
据统计,2006年前后,达城父母在子女高考后离婚的现象出现,并且在接下来几年中数量逐年上升,近3年数量才渐渐稳定,约占全年离婚数的17%。这一部分离婚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其子女也到了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完备的时候。按这类离婚夫妻的说法,他们选择这个时候离婚的唯一原因就是不想影响儿女的学业。
小夫妻离婚占高比例
不止多年的老夫妻有烦恼,年轻小夫妻也同样有烦恼。
两年前的5月20日,王先生将老婆背上了花车,但在今年五一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双方就走向了婚姻的尽头。王先生谈到,恋爱的时候两个人说好要一起努力奋斗,但是婚后女方家人始终对自己不太满意,后来连妻子也觉得自己窝囊,最后两人只能以分手告终。
最近几年,婚龄一两年的离婚小夫妻成为离婚人群中的高比例部分,且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
协议离婚多于诉讼离婚
除了离婚年龄的新趋势以外,在近年来的离婚案件中,还呈现出协议离婚数量每年上升、诉讼离婚数量逐年下降的现象。
据统计,通川区2014年离婚诉讼纠纷案达633起,2015年584起,2016年540起,今年截止到8月中旬已有378起离婚纠纷。
新闻推荐
李天满陪同调研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