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孝东 陈梦)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得引进人才、留住好教师。近5年,我区农村中小学补充新教师700余人,在师资保障上投入10多亿元。”近日,达州市达川区政协副主席孙瑜明在区教科局督办提案会议上提及,这些硕果来之不易,是达川区政协20多位委员连续5年建言献策,区政协年年督促办理,区教科局在引才方式、教师保障上下足功夫,才收到的好成效。
为解决教师人才紧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达州市达川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期间,黎玲委员提出《关于扩宽教师队伍渠道提升质量的建议》,给出了外引内选引才新模式——“走出去”引进优秀毕业生,在本区域选拔优秀教师。
“今年以来,我局会同区编办、区人社局等部门,组织全区相关学校到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直接考核招聘免费师范生54名,从区外考调优秀高中教师30名。”7月5日,达川区教科局向区政协汇报了相关提案办理情况。此外,区教科局通过公开招考、“特岗计划”等方式,为达川区农村中小学补充新教师2000余人,保证了农村中小学基本教学秩序,有效地解决了提案关于教师队伍人员不足、师质不高等问题。
为引进好人才、留住好教师,区政协委员连续5年呼吁加大资金保障,黎仕华、邵学译、唐自彪等20多名委员分别撰写提案《关于全区学校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议》《关于加大资金投入办好特色学校的建议》《关于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建议》《关于化解“大班额”的建议》等,建议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生活住房保障上下功夫,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教育局将其中一些建议纳入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
据统计,达川区近5年投资5亿多元新建了5所城区学校,逐步解决了“大班额”问题,在增添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投入资金达1个亿,促进了乡镇中心校标准化建设,完善了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推动了远程教育发展,让达川区农村教育事业焕发出新面貌。达川区未来5年将新(扩)建城区学校20所,投资超20亿元加大对教育事业资金投入力度。
区政协委员连续5年通过提案呼吁,区政协年年将其作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并对往年B类提案进行跟踪督办,有效助推了全区教育事业发展。
新闻推荐
达州11岁女孩袁媛在做饭成都商报图5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妈妈失去了辨知能力,思维、记忆片段也定格在了5年前。为了帮妈妈“留住”记忆,11岁的达州女孩袁媛从这个暑假起,学着在网络论坛上发帖子,记录自己...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