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达州市始终把生态环保领域的监督执纪作为重点,着力构建专项监督、媒体监督、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的“四层监督”体系,倒逼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生态环保责任,为达州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覆盖”构建专项监督体系。达州市聚焦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利用已建立的市、县、乡、村“1+8+286+2873”四级环境监控网络,实行“网格式”监管,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拓宽问题线索来源。同时,扎实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重点围绕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组建起4个专项督查组,先后检查环保领域重点点位、单位、企业282个,发现问题线索94件,并按照“移交纪检监察调查处理、责成职能部门依法处理、责成县(市、区)政府和职能部门督促整改”三种方式进行分层分类处理。截至8月16日,全市已党纪政纪立案32人。
“点对点”构建党内监督体系。达州市坚持把环保作为巡视的重要内容,突出运用好纪委“巡视”这柄利剑。去年11月以来,市、县先后3次对环保系统开展巡察,发现突出问题87个、问题线索6件,实现了环保突出问题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坚决追溯源头,做到见人见事见责任,追责问责全面到位。
“面对面”构建媒体监督体系。创新推出大型全媒体直播节目《阳光问廉》,先后组织市、县环保部门上线43次,督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灰霾污染等热点问题124件,成功构建以“群众反映问题、现场承诺整改、媒体跟踪回访、纪检督办问责”的“四位联动”媒体监督模式。在各县(市、区)电视媒体平台开辟专栏,加强对环保突出问题整改、五乱治理等工作的宣传报道,极大地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参与度。
“多层次”构建社会监督体系。始终把生态环境环保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的重要内容,广泛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管理服务对象等群体进行民主测评,对测评排名靠后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廉政约谈。运用“12369”环保投诉举报热线,发动群众检举环保违法行为,全程监督环保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达州市接到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交办群众信访件。有群众反映,通川区牌楼村的凤凰山山前路存在选线不合理,环评单位在报告中未进行分析论述,严重漏项,未公开征求意见、发放调查表、开听证会等...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