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州 今日万源 今日宣汉 今日开江 今日大竹 今日渠县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今日开江 > 正文

产业挺起贫困户的脊梁 记开江县回龙镇陈家沟村第一书记吴名墩

来源:达州日报 2020-06-23 09:09   https://www.yybnet.net/

吴名墩(右一)与村民们拉家常。

产业,鼓起了陈家沟人的腰包;产业,挺起了贫困户的脊梁;产业,改变着当地人的精神风貌。如今,走在陈家沟的沟沟壑壑,你会看见那些忙碌的身影,脸上都挂着笑;你会发现,从前那些不讲道理的人,懂得了合作、谦让;你会感受到,村民们除了热情还懂得了感恩。

2017年春节刚过,吴名墩主动请缨到开江县回龙镇陈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收拾好行囊,亲了亲襁褓中的婴儿,毅然奔赴扶贫第一线。

刚到村上不久,即碰上了恼人事。这天,他刚走进村委会,几个村民便尾随而来,他们叽里咕噜着,说低保享受不公,危房改造不公。不久,因为低保、危房改造,村民们再次涌进村委会……

他仔细了解完情况后,陷入了沉思。如果不及时处理好这件事,村民们都把心思用在争夺补贴上,哪有心思脱贫奔康?经过反复调研,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启动了三级评议,清退那些不该享受政策的村民。

尽管民评团(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与有影响力村民代表组成)仔细摸排,合议后提出剔出对象;尽管村民小组再次仔细评议剔出对象,吴名墩又带着村委一班人早出晚归,召开院坝会、谈心会,但在群众大会决议时,还是碰上了难题,一个被清退的贫困户,想吃低保又落空,当即在会上大闹。

吴名墩没有退让,他一次次上门疏导、解释政策,并动员老党员一起前去做工作,指出他儿子有小车、家庭收入较可观,已超出贫困户范畴,终于得到老人理解。最终,全村20多户不符合政策的“贫困户”被清退。

三级评议化解了村上矛盾,也让吴名墩意识到,只有让村民们腰包鼓起来,他们才不会为了点滴利益而斤斤计较,而要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唯有发展产业。

吴名墩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他带着村干部刚来到贫困户谭奇剑家,谭奇剑听说调研产业而来,一把拉住他的手,“吴书记,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养10头猪,卖了好给儿子讨媳妇。”望着这个被病痛折磨却渴望脱贫致富的汉子,吴名墩心里一动,他随主人查看完圈里的4头母猪,得知谭奇剑的家人因生病住院欠下近10万元债务,想要扩大养猪规模,却找不到资金,当即拍着谭奇剑的肩膀,“老谭,资金的事,我们一起想办法。”回到村里,他当即联系小额贷款,又通过邮局贷款,为谭奇剑筹措资金15万元。

吴名墩开始不时去谭奇剑家转转,看他扩建猪圈,看他购买猪仔。这天,因忙于工作半个月不曾到谭家的吴名墩,突然发现新修的猪圈旁摆着几只死去的猪仔,他老婆张成家正抱着一只死去的猪仔嚎啕大哭,“老谭,怎么了?”谭奇剑话还没说,眼泪已出来了。原来,因为谭奇剑患有气质性低血压病,养猪的事几乎全落在张成家身上,张成家仅读过两年小学,哪里懂得疾病防治?她看了几次兽医为仔猪治病,便试着自己为猪配药,给病猪扎针,结果出问题了。

“老谭,养猪也是技术活,这样吧,我推荐你到县就业局参加养殖培训。”谭奇剑听后,眼睛一亮。此后,只要有培训,谭奇剑要去,张成家也要去,他们觉得,不把技术学好,把猪养好,对不起吴书记。

在不断培训中,两个人都学到不少知识,尤其是张成家竟成了陈家沟少有的土专家,她能熟练地给母猪接生,给患病的猪配药、打针,周围村民的猪患病了,都不忘请她前去诊治。资金加技术,让谭奇剑的养猪业得到迅猛发展,2018年,他家出栏肥猪50头,2019年生猪产值超过40万元,今年预计达到60万元,昔日的贫困户再也不愁娶不到儿媳妇了。

谭奇剑的巨大变化,让这个第一书记感受到产业发展的巨大魅力,但如何借助产业,带动更多人脱贫,吴名墩把目光转向了龙爱民。作为陈家沟村产业发展的领头羊,龙爱民有家庭农场,其出产的跑山鸡、绿壳鸡蛋,远近闻名,但随着规模扩大,绿壳鸡蛋出现滞销,尤其是淡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吴名墩主动找到龙爱民,二话不说,自己先掏钱购买,然后送亲戚,送朋友,再通过亲戚朋友广泛宣传。不仅如此,他还借助微信,借助网络推销绿壳鸡蛋,由此,绿壳鸡蛋远销成都、重庆,一到节假日,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后来,当得知龙爱民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又积极主动帮他流转土地近800亩。而今,已建起专业合作社的龙爱民,不仅吸纳20家贫困户,还带动8家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

事实上,近几年来,在帮扶单位、乡镇和吴名墩的推动下,陈家沟村的产业呈井喷式发展。从北京引进的中华红油桃,让2000亩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贫困户陈自超的土杂鸡飞出陈家沟,飞向了大都市;梁怀斌的几百亩优质沃柑,正期待着丰收的来临……

产业,鼓起了陈家沟人的腰包;产业,挺起了贫困户的脊梁;产业,改变着当地人的精神风貌。

如今,走在陈家沟的沟沟壑壑,你会看见那些忙碌的身影,脸上都挂着笑;你会发现,从前那些不讲道理的人,懂得了合作、谦让;你会感受到,村民们除了热情还懂得了感恩。

但他深知,扶贫决非一蹴而就,唯有激发活力,鼓足士气,壮大产业,才能创造出陈家沟村更美好的明天。

□林佐成 本报记者 谢建荣

新闻推荐

加强水资源统管 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本报讯近日,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一行带队来达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调研。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开江县...

开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产业挺起贫困户的脊梁 记开江县回龙镇陈家沟村第一书记吴名墩)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