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开江新闻 > 正文

开江县甘棠唐家大院 最后的留守

来源:达州晚报 2019-01-15 10:10   https://www.yybnet.net/

三百年悠悠岁月,见证了开江县甘棠镇唐家大院这座老宅从兴旺到热闹不再,以及寂寥之后唐家人最后默默的留守。唐家大院作为百年老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2015年,开江县政府正式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留存。唐家大院伴随着历史的长河,往更远的时空张望……

1 唐家大院位于甘棠镇3.5公里西北处的跳蹬河畔。清康熙二十九年即1690年,唐氏祖公由湖南永州市陵零区奉旨入川,在开江县甘棠铺跳蹬河三清庙安居乐业。开始人丁稀少,百多年后,家业扩大,户口渐繁,成为甘棠铺望族。道光年间,在家业兴盛时建大院,先后在甘棠、长岭一带共建十三个半唐家院子,甘棠跳蹬河大院是规模最大的一个。

唐家大院虽历经近300年沧桑巨变,但在唐家人的维护下添砖加瓦,至今依旧保存完好。整座大院座北朝南,背山面水。大院建制四合完整,正面朝门宏扩,通大院堂屋,侧门两道,与院内天井相通。大院堂屋、侧屋共60余间。东西两厢六口天井,一侧还筑有安保碉楼。大院砖木结构,青瓦木壁,挑檐斗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的唐家人逐渐长大、老去,曾住在唐家大院里的大多都搬了出去,有的在大院附近建起了新楼,有的去了开江县城甚至更远的地方工作。渐渐的,曾经人声鼎沸的唐家大院逐渐变得寂寥冷清。房间一间间的空了出来,门上了锁,屋内落满了灰尘。如今,热闹不再。

2 走进老宅,便是视线开阔的大天井,天井以平整的青石板铺地,四四方方,显示着古时讲究的天圆地方的理念。院子两端的两棵柚子树在风中轻轻摇曳,安静地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唐家人的成长。从天井望向四周建筑,房屋下半部分为基石,视线顺石条而上,便是精细雕刻的木质门窗格扇。驻足在青石板铺就的院落里,满眼是雕刻精美的板壁,古朴大气的青瓦,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油然而生。

百年的风雨洗礼,院内的柱、梁、檩、椽、房内板壁早已变得陈旧斑驳,再加上山里常年气候潮湿,青苔都悄悄爬上了窗,但却丝毫不影响窗棂门楣上雕刻图案的精致与灵动,反而多了一丝古色古香的韵味。透过雕梁画栋的唐家院子,仿佛能看到当年川东民居的艺术时尚与建筑风格。

3 “这座院子平时就剩我们两个在里面住了,小的都出去咯。”如今,仅剩伍显伯和他的妻子还留守在这座历史悠久的院落里。伍大爷说,他的姐姐年轻时嫁到唐家大院,他也跟着住了进来。大院最兴旺时,里面一共住了12户人家。大家关系都很和睦,茶余饭后,年长的都喜欢坐在院子里聊天拉家常,年幼的便在院中追逐打闹。在外面隔着很远都能听到从大院里传出来的欢声笑语。

尽管大院如今变得寂寥冷清,两位老人还是将院落打扫得十分干净,偌大的天井不见一片垃圾。伍大爷说,唐氏家族发展至今,已有100多人了。虽然平时大家工作繁忙,但是每逢春节,唐家人都会从各地赶回来一起过年团聚,两百余平方米的大院车子多到停不下。一年中,唐家大院会热闹这么一回,这也是伍大爷他们最开心的时候。

4 “这座老宅是我们唐家人的根,我得把它守护好。”如今,武大爷和老伴都已年过七旬,身体不好,以务农为生。在他们的修缮维护下,唐家大院的旧日风华尚存。漫长的岁月中,伍大爷和老伴相濡以沫,守护着这座一代一代唐家人传承下来的老屋,期盼着过年时的亲人团聚,守护着那份淳朴至真的亲情。

□本报记者 张海涵

新闻推荐

第十期 《阳光问廉》开播 康莲英出席直播活动

本报讯聚焦干部作风,护航脱贫攻坚。12月27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纪委、市监委、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第十期《...

开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开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从河南来的作曲家2019-01-06 08:13
猜你喜欢:
评论:(开江县甘棠唐家大院 最后的留守)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