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夕,在开江县骑龙乡新店子村的民兴家庭农场里,50余名贫困村民聚集于此,共同聆听村里的致富能人魏祖银传授的“养鸭经”。
对于魏祖银来说,能把自己的养殖经验传授给村民,是他对父老乡亲的回报;而对于骑龙乡党委、政府来说,则是希望通过村里的致富能人“带一带”,让每一位贫困户都能顺利脱贫。
回乡创业寻找“致富路”
新店子村是一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历年来,当地村民为了摆脱贫困,四处寻找“致富路”,他们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出村拜师学艺,也有少数在家搞养殖。村民魏祖银选择了外出打工,15年前,他背着一个蛇皮口袋去了广州。
“在外打拼真的很难。”魏祖银说,多年在外千辛万苦打工,他从事过不少工种,但却只能解决温饱难题,“要想走上致富路,还得自己创业。”
2015年初,魏祖银听说家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鼓励村民开办家庭农场,于是,便和老婆一起回到了新店子村,准备建一个家庭农场养殖“开江麻鸭”。然而,发展养殖业没有技术是不行的,于是他便购买了大量的养殖书籍潜心学习,县里组织的养殖培训班他也从未缺席,同时,他还多次自费去外地学习养殖技术。在当地党员干部的帮助下,2015年5月,他成功开办了自己的养殖场——民兴家庭农场。
记者在魏祖银的家庭农场里看到,鸭舍宽敞明亮,温控系统和清粪系统等设备一应俱全,一大群鸭子在池塘里游来游去。魏祖银告诉记者,他的家庭农场现已出栏鸭子2万余只。
进村入户敲开“幸福门”
魏祖银成功开办家庭农场,让许多贫困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脱贫信心倍增。但对于体弱多病、没有劳动力的村民,又该如何脱贫呢?
为此,在新店子村,除了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帮扶外,乡干部们也一有空就深入该村逐户调研走访,为贫困村民寻找脱贫的路子。
“我虽没文化,但我相信乡干部为我推荐的路子是对的。”因病致贫的村民王德贵,在乡干部的动员下,他以土地入股加入了村里的专合社,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每年还可以分红,实现脱贫指日可待。
而对于那些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乡干部们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户施策,为他们寻找创业的路子。村民刘大爷家的土地土壤有机物质丰富,适合种植中药材;村民曹开波年轻力壮,有文化,适合搞大型养殖;村民顾元敏有椪柑种植经验,可以发展果树种植……
同时,针对一些创业村民缺乏种养殖技术的实际,该乡还组织村里的致富能人给他们授课,让致富能人带一带,帮助贫困村民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誓言摘掉“穷帽子”
村民曹开波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今年试养了1000只麻鸭,均是民兴家庭农场提供的优质鸭苗,现在已全部出栏,除去成本,每只盈利约15元,总收入过万元。
村民彭举则告诉记者:“让那些致富能人带一带我们这些缺乏技术的贫困户,让我们不只是提高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曹开波对记者坦言:“乡党委、政府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脱贫条件,我们绝不能再有‘等、靠、要\’的思想,一定要力争早日摘掉‘穷帽子\’。”
□特约记者 何努
新闻推荐
《达州市“十三五”旅游规划》课题组 赴达州市南部区域踏勘旅游资源
本报讯为做好《达州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6月18—20日,成都聚合旅游策划咨询有限公司一行赴达川区、大竹县、渠县和开江县开展现场踏勘。课题组一行先后考察了达川区石桥古镇、帝源...
开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开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