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中等个,脸色蜡黄……
尽管此前已有心理准备,但当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开江县沙坝乡蔡家坝村1组,见到家无长物的周志元时,还是被其贫穷状态“惊”了一下:两间破烂倾斜的木头房子还是建于100余年前、解放后土改时分给他家的,屋后泥石塌方致半间房屋垮塌、后墙洞开;没有像样的家具家电,唯一能代表这个时代印迹的只有几盏并不明亮的电灯。一下雨,室内就会被山水浸泡;房屋已多年没有翻盖,屋顶漏雨。“我最担心的是房子哪天垮了。”在破旧的房屋前,今年46岁的周志元无比担心,而他又因肺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贫病交加 花费全靠亲戚接济
除了房屋破旧,周志元最大的问题还是劳动力的丧失。
2014年5月,刚从开江前往甘肃兰州一砖厂打工不到20天的周志元因急性肺部脓肿,被送往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此时,还未领到工资的他只得向老家的二姐周志香求助。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后,仍不见好转,二姐只得叫外侄用救护车将奄奄一息的他从兰州接回达州本地医院治疗。
前后两个月的住院治疗,不仅花掉了周志元此前在外打工积攒下来的2万元,还借了10多万元外债。
“从2001年开始到外地打工,挣的钱都用了。”谈及目前的困境,周志元颇感无奈:2007年母亲因病去世,2013年父亲去世。而在此前,从未结婚的他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父母去世后,女儿交由其二姐代管。
其间,周志元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婚姻”。2006年他在广州打小工时,结识了一位湖南妹子。之后,将其带回,办了酒席,没领结婚证。但对方因受不了家中贫寒,不到两年就出走了,再无音讯。
“那场大病后,命算是保住了,因没有钱,至今还没去复查。”周志元表示,现在自己手脚酸软,走路都没力气,更别说上工地干活了,平日里的用度花费全靠亲戚接济。
屋破家穷
苦命父女相依为命
“女儿周德玲13岁,放假时才回来。”来到卧房,周志元指了指差不多就要成“古董”的老式木床说,“我就睡这儿,女儿回来时得再想办法。”
在周志元的两间房内转了一圈,记者发现除他睡的房间铺有老式木板比较干燥外,右间的堂屋加厨房则全是潮湿不平的泥土地板,大石水缸旁的墙壁被屋后塌方的泥石打出一个大洞,现还用两根原木撑着。“雨一下大了就会进水。”随后,他带着记者来到被塌方打掉一半的偏房,只见长长木椽裸露在外,变形的房顶到处都是漏洞。
“来坐吧。”周志元拿出一块破布擦了擦两条长木凳,端了出来。记者发现,房间内没有吃饭用的桌子,锅碗瓢盆等用具也极为简单。
“房子四五年都没有进行翻盖了,漏雨的地方太多,上去危险。”来到室外,周志元一脸无奈地说,女儿被送到城里上小学后,自己没有经济来源,租住的20平方米房子费用还是二姐周志香出的,日常开销都是其他亲戚给的。
“现在我吃的粮食、蔬菜都是靠买,十天半个月才能吃上一回肉。”周志元对待养女却慈爱有加,“就算去借钱,也要买肉给她吃。”
出路何在
乡村表示问题棘手
房屋居住难,又丧失劳动能力,膝下还有一个女儿需要抚养,今后的生活咋办?就此,记者向其所在村、乡了解情况。
“周志元的情况我了解。”沙坝乡党委副书记朱兴荣说,周志元房屋垮塌后,他先后两次前去查看,并征询了个人意见。“他给我们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要政府把房子修好,二是要找好土地。”对这两条,朱兴荣表示“很为难”:即使经鉴定为D级危房,也只能由其自己先修,再按相关程序申请危房改造补助,今年危改补助申请已过,只有等明年了;而找土地涉及异地安置,难以达到其要求。不过,下一步治理宝石水库库区滑坡进行移民搬迁安置时,在不违背政策的情况下,乡上可尽最大努力将其纳入范围,但是该搬迁工程国家尚未审批下来。
11月16日,蔡家坝村党支部书记陈朝胜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他们对周志元目前的处境也深表同情,在其生病后村上给他申请了医疗救助和低保。“目前村上危房户共有80多户,五保户有18人,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因为条件限制,周志元丧失劳动力及女儿抚养等问题,村上也感到无能为力。”
□本报记者 李道全 蒲建国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把达州建成知名巴文化核心区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罗家坝遗址考古公园前期申报工作取得较快进展 ●荔枝道(达州段)纳入蜀道申遗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罗家坝遗址考古公园前期申报工作取得较快进展 ●荔枝道(达州段)纳入蜀道申遗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开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开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