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开江新闻 > 正文

1 一位村支书10个月做了些啥? ——记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支书吴传全

来源:达州晚报 2014-09-02 14:07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记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支书吴传全

一位村支书0个月做了些啥?

吴传全的眼前是两个水库,一个叫明湖,一个叫静湖。身后的不远处就是他的老家,小时候,他从老家的院子里跑出来,经过十几条蜿蜒的田坎,然后在这儿跑下深沟里去,再从深沟的对面冒出来,上得山梁,向远方的龙会乡街上跑去,他要到那儿去读书。而如今,以前的深沟自去年10月17日他挖下第一锄破土之后,在全村干部群众数个月的战天斗地下,深沟现平湖,蓄水12万多方的盈盈绿水里,养殖了7万尾清波鱼和11万尾杂鱼。

他永远记得10月17日这特别的一天,因为这是他59岁时被老家村民请回当支书、做第一件实事的日子。之后10个月来,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修通了环村公路,建好了无花果园,新建了村小学,兴建了养牛场,还建了鱼苗池和土酒坊,目前正在修建新农村村民聚居点……

□本报记者 李天泉

1

老家也有新发现

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的村级组织于去年7月改选,面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本村一直是区市省三级贫困村、致富面貌变化不大的现状,村里60多名党员干部联名向区委组织部写信,要求时任区人大副主任的吴传全回老家任村支书。吴传全起初不愿意,马上退休了,颐养天年,还去做啥子事哟,加之家人都反对。可在他拒绝乡亲们要求的同时,他的内心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荡漾,后来在乡亲们的一再要求和组织找他谈话后,他居然答应了,谁叫自己骨髓深处有很深的家乡情结呀!但当他回到老家,看见自己曾经居住过的热闹的有100多人的、两个连着的三合院子,只剩下了5位老人,院坝长满杂草,他的心里立时涌起一股凄凉。

走马上任后,吴传全心中的目标是清晰的:让村民“乐有所业,共同致富”。可“具体咋个办?”是萦绕他心中最大的难题,平时回老家,与村民打招呼,你好我好,也可以吹牛,可现在起要干实事的,来不得半点虚伪和轻浮。

必须先有一个好的规划,于是他走遍了全村的旮旮旯旯,有了一些新发现新思路,但他担心将来出现“建了拆,错了毁”的折腾事情,于是他又请来省社科院的专家,自己陪专家同吃同住同走访,两个月后适合村情地理的规划书出台了,规划书把该村定位为秦巴生态民俗文化旅游村,这使村支两委一班人惊喜万分,“原来还可以这样来搞”,老家也有新发现呀!

2

一切为了路让路

有了科学论证,就按规划书上办吧!吴传全积极向区交通局争取项目和资金,组织广大村民迅速修通了8.2公里的环村公路。其他地方修公路可能是件难事,但在花石岩村不存在,老百姓在这儿生活了几千年,一直贫穷,穷够了穷怕了,大家都渴望改变。吴传全在全村社员大会上问:“村上莫得钱,没得赔偿金,这路修不修?”村民们纷纷握拳举手:“修!”大家表示:路修到哪儿,哪儿就该让;一切为路让路,田地占了就占了,“树被砍了,我拖回去就是。”可亲可敬的老百姓呀!

同时,吴传全带领村支两委根据规划书广泛招商引进业主,开江县新宁民营天然气公司接招入场。接着村里成立了达川区太吉种植专业合作社。对于具体以一种什么机制经营运作,全村又开了几次大会,村支两委的人广泛走访群众,吴传全的初步意见是“全民股份制”:大家撑起,共同挣钱。可村民们不答应,他们穷够了,要见“现米米”。于是最后商定,合作社流转土地760亩,有限期30年,每年补偿金:地200元/亩,田300元/亩;村民在本村项目中打工,最低80元/天;粮食直补款仍由村民领取。但吴传全想得最多的是全体村民不只是及时脱贫,而是有真正致富那一天,这也是他当副县级领导临近退休了、跑到山沟沟来当村支书的目的。好在业主很开明,他说:“我先把它搞起,将来这都是大家的。”于是写进合同。

吴传全对记者说:“农村建设和发展,要符合实际,符合村情,一步步地走,跨大步不得行,决策要适应村民,而不能让村民适应决策。等最迟5年后,村民在打工中技术提高了,观念改变了,有些余钱了,合作社也收回成本、发展壮大了,那个时候我们再走第二步,全体村民共同商量建立一种制度,如何来管理,如何来分配……”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今年夏天大旱近一个月,酷暑难当,吴传全每天都在各个工地与村民们一起赶进度,衣服里的汗水拧出水来;虽然大旱,由于新修了明湖和静湖,基本保证了全村农田的灌溉用水,全年粮食没像往年那样受到损失。

很快100亩的无花果基地建成了,中秋后就是移栽的季节,今年可实现栽植300亩。吴传全对记者说:“我们要在三年内发展成1000亩。我在达城北山超市去看的,干的无花果,35克一袋,卖6.8元。”

5亩的鱼苗池建起了,里面有鱼苗100余万尾,其中有清波鱼苗42万尾。技术员符志华对记者说:“今年明湖和静湖的成品清波鱼少说都要卖3万斤,你想嘛市场上50元/斤……”

依托300亩荒山草场,近5000平米的养牛场建好了,第一批80余头西门达尔牛、安克斯牛和秦巴黄牛入场放牧。技术员符国生对记者说:“这么大一面山,只长草不长刺,属天然牧场,每天我把圈门一开,牛群自然出去,晚上自己回来;再种些草,养千把头莫得问题。”

3

老人孩子都轻松了

花石岩村有1500多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这里就有一所村小,2002年校舍破烂倒塌,没人出钱修缮,从此村小停办。孩子上幼儿园每天要来回10几里山路,上小学每天要来回30多里山路,加之路又烂,娃儿走路走忙了,爷爷婆婆送娃儿上学也走忙了,有适龄孩子的村民强烈要求修学校。

村集体是没得钱的,即使有几个钱也不够修一所学校。吴传全找到本村在外发展的、四川华信集团董事长罗小平诉说苦衷,罗总二话没说,捐资60万元,修建学校。新建的村小已于8月28日竣工,记者在孩子开学前的8月30日到该校采访,吴传全正与村主任周银春、村支委副书记罗贵春、文书罗贵成一起,为幼儿教室搬移一架价值一万多元的钢琴。记者在参观中发现,该校的学生设施还有6个大3P立式空调、2台42英寸彩电,教室墙壁安装的不是黑板是绿板,厨房蒸饭等一切设备全是电器。村上刚聘了一位幼儿教师,由区教育局选派的小学教师、一位女青年已经领命报到,她从山外而来,将到这所全新的村小开始新的生活。

村小已经停办多年,为何有着桑梓之情的罗小平现在才捐资呢?罗小平说,他早就有反哺父老乡亲之心,一直缺乏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有一个合适的人与他接触,吴传全年老回村身体力行为民造福,自己捐几个钱是举手之劳的事儿。

记者翻看报名册,已经有25名幼儿报名了。一位带孙女前来报名的周姓爷爷对记者说:“这哈好了,就近能读书。娃儿轻松了,我们也轻松了。”

新村小在一个山梁的平顶上,非常显眼。吴传全又在山洼里村小的旧址上打起了主意,他要改建一个土酒坊,记者来采访的那天,酒坊已经竣工,正准备收购秋后第一批高粱。吴传全对记者说:“高粱酿酒,无花果酿酒,酒糟喂牛,牛粪又施无花果。生态循环链就形成了,全村的种养殖一定走生态无公害的路子。村里的产品,大家放心地买,放心地吃。”

4

真正的父老乡亲

吴传全两夫妻都是花石岩村的人,所以亲戚就多。他到任何一个田间地头,都会突然从庄稼里、树梢下冒出一个脑袋与他打招呼,有的叫他“传全”或“全叔”,而他也一路叫过去“幺爸”“二妈”甚至“三娃子”,这是真正的父老乡亲呀!

吴传全本是渠县文崇人,5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来花石岩生活,7岁时继父去世,从此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当时村里的叔叔婶婶、大队贫协会帮助过他们,使他读了小学、中学和师范校,1978年教书,1980年进达县(今达川区,下同)广播局;1989年调县委宣传部,1992年任副部长,1993年任部长;同年3月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3年任政府副县长;2007年任县人大副主任,即将于今年11月正式退休。

这几天,吴传全在村里显得尤为忙碌,正值秋收时节,他要过问缺劳户家庭的入库情况。吴传茂的老伴已经67岁了,属二级残疾,两个老人的儿子1995年外出走失,二老孤苦无依。吴传全去帮助他们晾晒谷子,并过问给他们评的五保金和低保金领取情况;69岁的罗大奎,家里有4个人相继患病,9年里10次住院,他对上门走访的吴传全说:“孙头儿就在屋头照顾老人和做活路算了。”吴传全劝他一定要让孙子去龙会乡上读初中,并且马上为他给乡中心校蒋校长写了一封信,并安慰他:村里会和他一起想法解决他家的困难。吴传全又想起新办的村小的事了,他立马吩咐村主任周银春去达城买回闹铃、挂钟、备课本、粉笔、幼儿用笔、橡皮擦、文具盒等……

记者来到正在修建的40亩的新农村聚居点,只见挖掘机、推土机正在烈日下忙碌,国电达川分公司义务安装的两个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已经到位。对于花石岩村的未来,吴传全的心里还有很多宏伟打算,包括在巨石林立的东山顶搞个秦巴民俗文化石刻园;复原再现乡村传统作坊手艺,并卖产品;在新农村聚居点下面建民俗演展中心;在西山修建秦巴牛魂雕塑园……记者问:“为什么要建牛魂雕塑园呢?”吴传全答:“因为我们要发展1000头生态牛,要为它打广告嘛;几千年来,牛又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做牛踏实,做牛好!”

新闻推荐

10月10日—12日 到田园大舞台文化走廊去看摄影展

10月10日—12日,“留住精彩”——群众万人摄影体验活动展将在达州市莲花湖演展基地田园大舞台文化走廊展览。据市文化馆馆长方江介绍,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

开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开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1 一位村支书10个月做了些啥? ——记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支书吴传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