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认273位干爹干妈
□唐启兵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11月8日上午,开江县长田乡84岁的潘世华老人家里无比热闹。当地25名家里没有电视的老人,被他请到自家院子,一起收看党的十八大的开幕盛况。这25位老人,都是潘世华拜认的 “干爹”、“干妈”。13年来,他拜认了273位老人,以此警醒了不少“不孝子”,也使当地成了远近闻名的 “孝顺之乡”。
13年拜认273位老人
潘世华退休后在长田乡街上开了一间诊所,他的第一次拜认从1999年开始。潘世华的诊所临街,“有一天我正在坐诊,突然看到80多岁的潘世香路过,她双目失明多年,缺乏子女照顾,生活一直很艰难。”恰好当时诊所没病人,他叫住了潘世香,带她去割了两斤猪肉。
第二天潘世华去了一趟潘世香的家。老人独自住在猪圈旁的一间小屋里,床上仅有一张席子。屋子的一角,两块石头上放着一口锅。看老人境况凄惨,潘世华悲伤落泪,为老人添置了被褥等生活用品。第三天,潘世华找到潘世香的儿子,劝他对老人好点,没想到对方大骂他多管闲事。潘世华一怒之下说:“你们不养,我来养!你们不认这个妈,我来认!”他果然就拜了老人为 “干妈”,照料起老人的生活。
经过这次“拜干妈”后,潘世华内心不能平静了。“全乡还有那么多老人,他们究竟生活得如何?”于是,他把全乡年满80岁的老人罗列出来一一走访,“没想到竟有79位8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得到赡养。”潘世华说。怎样去感召老人们的后代尽孝?潘世华的办法就是“拜干爹干妈”,“人都要脸面,自己的父母让别人来养,说起来总不好听嘛。”2001年,他找来乡村干部陪同,开始正儿八经“认父认母”。短短的一个月内,他成了79位8旬老人的“大儿子”。
十多年下来,他认的干爹干妈已有273位,年龄最大的97岁,年龄最小的仅比他大两岁,花在“干爹干妈”身上的钱已有16万多元。
以身作则带出“孝顺之乡”
潘世华说,他现在的主要收入就是退休工资,“我的钱不多,看望老人的礼物只是小心意:一斤冰糖,一斤软糖,一包老人常备药品,剩下的就是一番嘘寒问暖的话。”尽管如此,老人们在他上门时都相当开心。
通过自己来影响别人,这是潘世华的根本目的。当地有位93岁的老人刘翠香被儿子周小军嫌弃,潘世华听说后,很快认了“干妈”。和“干妈”闲聊,才知道周小军是她的养子,因为从小溺爱,便不务正业。潘世华很快找到周小军,主动提出带他学医。一年之后,周小军居然取得了行医执照。在潘世华的影响下,他也开始孝敬起养母,并在当地也认了32位“干爹干妈”。
有意思的是,当地一些原本不孝的人,因为害怕潘世华到自家来拜“干爹干妈”,改变了对老人的态度,悄悄地变成了“孝顺儿女”。像周小军一样加入到“拜认”队伍中的人,已经有37位,拜认的“干爹干妈”多达452名。
潘世华说,他已经84岁了,精力也大不如前。“幸好还有很多周小军这样的‘干兄弟姊妹\’。孝亲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希望能用我们的微薄之力,让这种美德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向朝伦)近日,成都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刘黎、校长朱晋蜀及学院相关部门,前往对口帮扶的开江县林桐山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和调研。进一步了解了林桐山村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和迫切...
开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