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州 今日万源 今日宣汉 今日开江 今日大竹 今日渠县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今日大竹 > 正文

平滩村:建文帝栖过身 范哈儿驻过军

来源:达州晚报 2021-11-05 09:51   https://www.yybnet.net/

哨楼湾聚义堂和山墙 (郑景瑞 摄)

平滩村古院落(郑景瑞 摄)

达州市通川区曾经有个乡叫龙滩,如今大竹县清河镇有个村叫平滩,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与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有关的传说故事。龙滩乡,朱允炆出家于中山寺;清河镇平滩村,朱允炆则隐居于哨楼湾,人称“范哈儿”的范绍增也曾在此驻过军。因厚重的历史和远播的声名,2017年,平滩村被列为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

平滩村的历史沿革

平滩村位于大竹县北部,清河镇南部,距离大竹县城21公里、清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公里,东邻李家镇天合村、中峰村和清河镇金茂村,南接杨家镇龙台村,西连清河镇龙洞坝村,北与清河镇的华光村、农新村和街道社区相连。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东柳河由南向北穿境而过,县道竹庞公路横穿其境。地势较平坦,气候较温和,山清水秀,土壤肥沃,盛产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和柑桔、青脆李等水果。

平滩村因东柳河流域中段平滩河而得名。如今的平滩村,由平滩和大雄两个村合并而成。大雄村以民国初年杨汉臣修建的大雄寨而得名。曾经,平滩村名叫丰收村,大雄村名叫光明村。

平滩村历史悠久,沿革有序。清朝咸丰年间属邻山县北段李家场,宣统年间属大竹县十三区李家;民国的一段时期,先后隶属于大竹县的石河场、李家场、新庵场、清河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随清河乡划到渠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又随清河乡划到大竹县。1953年民主建政,丰收村和光明村成为清河乡7个村中的两个。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丰收村更名为丰收管理区,光明村更名为光明管理区。不久,管理区改为大队,丰收管理区更名为丰收大队,时有11个村民小组,光明管理区更名为光明大队,时有9个村民组。1983年,清河公社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清河乡人民政府,丰收大队、光明大队分别更名平滩村、大雄村。2004年,两村合并,名为平滩村,由20个村民小组缩减为13个村民小组。2020年,村民小组为9个,近2700人。

哨楼与哨楼湾的故事

平滩村域面积较宽,古院落遗存较多,大多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2015年的传统村落申报材料显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院落有洋房子、朝门房子、新房子、杜家坝大院子、哨楼湾等。这些院落依势而建,错落有致,掩映于丛林绿树之中;建筑类型多样,式样独特,农耕文化符号齐全,具有中西合璧、雕梁画栋的特点。其中最为吸睛、最为称道的是哨楼湾。

从清河古镇南行约1公里,便到了哨楼湾。哨楼湾因有一座哨楼而得名。哨楼始建于何时,笔者缺乏史料考证,但文史专家邓高推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只不过那时非常简易,仅起站岗放哨、保护朱允炆的作用。到清末,在渠县三汇外国人锅厂当管事的杨志为防土匪抢劫,在旁边的山梁上建起6层高的哨楼。20世纪初,范绍增在此驻军,将哨楼作为军事设施。20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哨楼被毁。2006年,当地政府重新修建哨楼,并在哨楼内布置了范绍增文物资料展厅、书画作品展厅、民俗摄影展厅、袍哥文化展厅等。整个建筑面积470平方米。

哨楼湾相传曾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避难之所,其院落与哨楼同时修建。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公开反叛,率军南下,史称“靖难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建文帝朱允文终不敌燕王朱棣,被逐出皇宫。据传,建文帝经江浙入川,到大竹清河镇哨楼湾修建房屋隐居,建有三道山墙、三处石阶、三口古井,寓意“三三得九、九九归一”,欲重登皇位,再统江山。建文帝南下渝州(现重庆)后,此处因战乱被毁。清末,人称杨八老爷的杨志,听闻建文帝曾隐居哨楼湾,颇具帝王威仪,便重金买下,对房屋进行了重新改建,作为宅院,并将下坝修成戏楼。2006年,当地政府对院落、山墙等做了全面维修。

哨楼湾院落为四合院,徽派建筑风格,人字水,砖木结构,房屋面积2000多平方米。山墙、屋顶饰有“龙凤呈祥”、花鸟等图案和凤尾雕塑,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山墙翘角上的“福禄寿喜”篆字清晰看见,尤显笔力。哨楼湾里,至今仍留有人寿泉、地福泉、天恩泉三口老井,井水清澈甘甜。大院外还有一口溜圆的堰塘。

传说建文帝朱允炆来到哨楼湾后,深居简出,成天茶饭不思、少言寡语、闷闷不乐。随行侍臣王友德、杜景贤等人见此情景,焦虑万分,担心建文帝朱允炆忧虑过重,会愁出病来,便在一起商量,要让建文帝高兴起来,排除他心中的郁闷,于是有意让建文帝看山墙上的龙凤图案。建文帝看了后说道:“龙凤相配,龙凤呈祥,好!”《清河区志》“流寓轶事”一章记载,建文帝在大竹避难时,侍臣曾筹资在李家大弯村孝感寺境内营造一座墓。墓穴分前中后三间,间间有门相通。穴四周、底、顶均系坚石嵌砌。二门上方横书“天中天”匾额,并刻有大红公鸡图案。墓穴第一间长、高各2米,宽1.5米;第二间有券石圆拱巷道,长4米,宽1.5米,高2米;第三间长10米,宽5米,高2米,正中有石桌一张,四方置有石凳。其穴两边壁上刻有72道门样。墓尾建九层塔一座。后来被毁。

范哈儿的故事

出生于清河富庶之家的范绍增,从小生性顽劣,天不怕地不怕,不喜欢读书,父辈的棍棒也丝毫不起作用,因此,便得名范哈儿。范哈儿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足绿林、袍哥、军阀等。他不但有勇有谋,还有豪侠、幽默的一面。他奋勇抗击日寇,在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时,顺应时代潮流,弃暗投明,在渠县三汇率部两万余人通电起义。他与哨楼湾杨八爷杨志的儿子杨三少爷是好朋友,常常带着猎枪队员和孔二小姐到杨家玩耍,也在哨楼湾驻过军。这里,留下不少范哈儿的逸闻趣事。

夜睡案桌。范哈儿从小性格就倔强好强,有一天,他打伤了张三娃,其父要他向张三娃赔礼道歉。因张三娃动手在先范哈儿死活不依,但又怕遭到父亲的痛打,于是,跑出家门,逃到月华场,彻夜不归,睡在卖肉的案桌上。

遭到活埋。时任大竹县警察局长的父亲黄膘猪,打牌输了却不给钱,范哈儿毫不留情给予痛打,殊不知也误伤了自己的亲爷爷,按袍哥规矩,要定罪活埋。活埋时,引起上千村民围观。被埋到半截时,范哈儿的伯父挡住范哈儿爷爷的视线,大声说:“埋归一(好了)啦,埋归一啦!”后来,其他家人偷偷将范哈儿从土坑里挖出来,并秘密送往舅父家。

讨伐英军。英国“万流”号轮船在长江三峡一带故意撞翻中国的三只木船,伤亡七十多人。时任国民党革命军二十军第七师师长的范哈儿义愤填膺,立即向军长杨森报告,正巧朱德、陈毅也在杨森军部,于是他们坐在一起商量如何讨伐英军。在朱德、陈毅的指挥下,范哈儿率军在长江三峡一狭窄处与英军激烈交战,英军舰艇被炸得七零八落,英军魂飞魄散,后狼狈逃窜。

出川抗日。范哈儿被任命为八十八军军长后,得令出川抗日,却没能得到蒋介石的支持,于是自己到处招兵买马,抵押家产购置武器,壮大了八十八军,亲自率兵出川抗日。

大雄寨上的陈年旧事

哨楼,平滩村的标志性建筑,成就一处院落和一大景点;大雄寨,平滩村旧时一处驻兵、起防御作用的要塞,四周低矮,傲立其中,是村里一个响当当的地名。该寨位于清河镇南,距清河场1.5公里,海拔高度517米。民国初年,绅士杨汉臣为御家凶、阻外寇,带头在岭地上用巨石修建山寨,四周设寨门,只有一条路可上寨子,非常险固。因其气垫恢宏雄伟,世人称其为大雄寨,民国十年(1921),被广安胡匪攻破,现仅留其名。

大雄寨的北部,有座真如庵,始建于何时,无法考证,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再次修建。后由孤老姚中安捐献约百石田产作庙产,带头募化扩修,新建十殿,增修下殿供雍大王为当家菩萨,把姚中安的神像生庚八字供在此受人间烟火,由此姚中安便占据全庵,后人更名为姚家庵。姚家庵周围古木参天,白鹤成群,林荫下有一条整齐的石板路直通庵门,庵内有三房大殿:第一层阎王殿,第二层大雄宝殿,第三层观音大殿,塑像人物生动。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为香会日期,善男信女都来赶庙会,朝山拜佛,烧香求财,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后被地方势力范舜科(又名范科儿)所把持,将其弟媳妇杨玉真安插到庵里当家主持,利用神权敛财。解放后,一部分作为公房被征收,一部分分给农民居住,20世纪70年代,原大雄村在此建立村小学校。

(本文采写中,参考了《清河区志》《清河镇志》,得到周六昌、李锡全的支持,在此致谢!)

□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郑景瑞

新闻推荐

大竹县人民医院专家党员下基层

家庭与生活报讯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0月26日,大竹县人民医院内科第一党支部、外科第二党支...

大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平滩村:建文帝栖过身 范哈儿驻过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