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义诊活动
帮助病人复健
检查病情
介入科手术
介入科团队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关系着无数生活在乡镇、农村的广大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其中,县级医院更是承担着农村医疗的艰巨任务。
充分发挥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龙头作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广大农村患者可以就近享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服务,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一直是大竹县人民医院发展聚焦的重点。为实现这一目标,大竹县人民医院从多方面着手,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
创新党建工作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发挥医院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和关键。大竹县人民医院不断强化党建工作,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党的建设融入医院的发展大计,贯穿于医院的医疗、管理与服务之中,不断丰富党建内容,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为强化党建工作的开展,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大竹县人民医院狠抓常态化工作落实,通过形式多样的廉政建设、红色教育、结对帮扶等活动,让党建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上的“一张纸”,更成为记录汗水的“一段路”。
另一方面,大竹县人民医院不断创新党建工作,丰富党建内容。今年2月,该院建立了第一个党员服务站,为全院所有职工家庭提供水电、燃气、基础设施维修等生活便民服务。自建立党员服务站以来,党员职工利用工作间隙与非工作时间,提供无偿服务160余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燃眉之急,赢得了全院职工的高度赞扬。
同时,大竹县人民医院还开创性地实施了党支部绩效管理方案,对党建工作量化指标,通过绩效考核并辅以一定的奖惩措施,不仅让党建目标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便于管理,也提高了党员职工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一面服务职工、服务患者、服务群众的旗帜。
弥补业务空白
在党建引领下,大竹县人民医院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保障百姓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从技术、管理、服务等多方面补齐短板谋发展,从开设介入科弥补业务空白等大事到收费窗口前移等细节,无不彰显着该院“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和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决心。
“介入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有着更先进的临床诊疗技术。”据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爱斌介绍,由于条件限制,过去该院遇到的部分疑难杂症或危急情况,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在医院设立介入科之后,这种情况大大改善。他说,以产后大出血为例,传统的治疗手段采用的止血、输血甚至切除子宫的手段,患者虽然救治成功,但却也元气大伤,而现在通过介入治疗后,患者能迅速止血,保障生命安全。
正是为了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弥补医院业务空白,该院在2018年开始筹备成立介入科,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在2019年年初介入科正式成立,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规范介入治疗。尽管相比其他医院,大竹县人民医院的介入科起步较晚,但他们从三甲医院引进了从事介入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召开介入诊疗规范化培训,投入上千万元改造原手术室,并购置国内最新机型血管造影机,最终实现了介入科的跨越式发展。
7月2日,大竹县人民医院接收了一名80岁的老年患者,老人左腿疼痛已有半年,后来越来越严重,已经发展到左脚脚趾发黑。经过检查,老人是左下肢动脉闭塞,且情况较严重,按照常规治疗,可能需要截肢。骨科与介入科会诊后,介入科在7月10日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术后患者疼痛立即缓解,同时也免除了截肢的风险。
“这就是介入治疗的优势,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介入科副主任孙邱介绍,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微创性治疗,应用数字技术,利用特制的导管引入人体,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能实现“体外操作,体内治疗”,患者的创伤只有针眼大小。同时,介入治疗对于全身各个系统的许多种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心血管疾病、心梗、下肢静脉曲张等。据了解,仅今年7月,介入科就进行了60余台手术,手术效果和恢复效果良好,患者对此赞不绝口。
变短板为长处
补短板,不仅要弥补学科空白,更要把“弱项”变为“强项”。在学科建设中,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年完成新技术、新项目219个,建成四川省卫健委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一个,多个学科建设为省级重点专科、市级重点专科的优秀成绩。其中,康复医学科更是从过去医院的“短板”变成了医院的“特色”与“长处”。
据悉,该院康复医学科是在原理疗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临床学科,于1999年成立。成立时仅有工作人员5人,收治病种仅限于颈肩腰腿痛,治疗手段以针灸、按摩、理疗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学科越来越不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要。
2017年,该院领导根据该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多个临床科室患者后期康复的需求,提出解决该院康复医学科发展短板问题,并于2018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以院校合作的方式成立了西南片区第一家智能康复中心——大竹县人民医院“一带一路”智能康复中心。此外,该院还组织康复中心的医、护、技团队集体外出学习,努力引进新知识、新理念,开展新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构建从院前急性期、恢复期到后遗症期慢病管理的全程康复立体诊疗模式。
目前,该院康复中心有医生11名、治疗师17名、护士15名,编制床位50张,业务用房3400平米。中心拥有康复机器人、言语训练治疗仪、虚拟情景互动评估与训练系统、智能康复云脑大数据平台等国内先进的全套智能康复设备,开设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门诊、康复前移、产后恢复等多种治疗。自康复中心成立以来,以往只能在家进行后期康复的患者现在可以在康复中心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让他们能在更快的时间里恢复自理能力,满足患者对后期康复的需求,减少了病人外转率,降低了患者因病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文/图 黄天书 钟召兵 刘继霞 刘河林
新闻推荐
近日,大竹县举行2019年出让土地推介会,此次推介会向市场推介了该县配套设施完善的16宗土地,总面积1600余亩。推介会吸引了碧...
大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