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市街,老城门之外的一条街,曾改名上游街,起于翠屏路南门口,止于会仙桥街与大东街交汇处,全长280米,路面宽8至10米,人行道宽2米。这里,曾经是达城贸易兴旺之地,富商巨贾聚居之所。
猪市坝上建起一条珠市街
据《达县商业志》记载,相传在很早以前,这里因临近州河而成为猪市坝,人们来到这里买卖生猪。清朝嘉庆元年(1796),达县亭子铺人徐天德以白莲教的名义,与其弟徐添寿和王登廷、张泳寿、汪瀛等人在家乡起义,攻克麻柳场(今麻柳镇)等地,活动范围遍及东乡、太平、新宁等县,队伍发展到1万多人。徐添德被推为大都督、大元帅。清王朝为了镇压徐天德领导的白莲教起义,调集满汉亲兵劲旅10万、乡勇10万、军费白银数千万两,在达城设行台以统领军务,并长期在此设立粮台,使其成为川湖陕靖寇指挥中心。同时,湖北黄州等地商人见机纷纷来到达城来做“火线生意"。久而久之,摊贩、行商逐渐成为坐商。于是,商人们便在南门码头上行至黄龙寺一带修房盖屋,将以前的猪市坝建成商号云集的的一条街。这里商号多经营绸缎布匹、苏广杂货、颜料纸张,并有售卖古玩珍宝的,于是取名珠市街。
据1986年10月统计,珠市街有商店、摊位100多处,经营种类以小商品为最多,品种达数千种。而黄州帮、汉阳帮之后裔的湖北人来此坐商的竟达75%以上。
老人记忆中的大户人家
74岁的瞿代沧,祖辈在珠市街开绸缎铺,老家位置就在如今的多壹多超市那一带,到父亲手里把生意做垮了,只好在门口摆了个小摊,卖些肥皂、火柴、草鞋、鸡肠带之类的物品。
瞿代沧回忆道,旧社会的珠市街是一条很繁华的街道,有同中和、大昌祥等商号,很多有钱的商人都住在这里,大户人家有樊、瞿、邱、李、夏、冷、陈等家。那时珠市街只有100个门牌号,且分为上珠市街和下珠市街,他家在51号,成为分界处。挨着他家的周家,也是做绸缎生意的,他们把绸缎装在玻璃盒子里面卖。
瞿代沧说,这条街上的陈家,以前开花纱布公司,还销售桐油,老板叫陈天生,是一个很开明的人物。后来,陈天生当了县政协委员、砖瓦厂的厂长。
从湖北来珠市街经商的夏家,发迹则有些特殊。1933年红军入川后,达城一个国民党军官将一个箱子寄放到珠市街的周家,告诉战后回来领取。战争结束后,周家却不见这个军官的到来。周家等了一段时间,打开箱子一看,里面除了一些衣物外,还有一张上海汇丰银行的汇票。通过姑表亲夏家到上海兑换了很大一笔钱,夏家用这笔钱在上海购置了大批国货,通过船只运回达县,开了一家以大儿子夏启仁、二儿子夏启义、四儿子夏启祥名字最后一个字命名的“仁义祥"商号。从此,商铺变成大商场,生意如日中天。
珠市街有钱人多,因而成为一些人垂涎三尺的地方。民国12年(1923)7月30日,陕军刘宝善招纳匪首田侠攻入达城,田准许所部“自由行动三天",珠市街大户人家多遭洗劫,富商洪德益因保护财产而被枪杀。
节日期间,烧火龙的喜欢到这里来。瞿代沧记得,旧社会烧火龙的时间是正月十二到十五这三天。上午商铺营业结束后,立即将货柜上货物搬走,把火炮、花筒全部码在柜子上。火龙到铺面后绕一圈,腾出位置,铺面上的人马上放火炮、花筒,打炭圆,那可热闹了。
这里曾有多家单位企业
据志书记载,珠市街最早的企业是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开办的洪顺箱铺,生产各式搬箱、挑箱、拱盖箱、板箱、皮木箱、拜帖箱和帽盒,销往重庆、上海等地。紧接着是大竹县卧佛寺人林德茂在珠市街与箕星街(今箕星巷)交界处开办的德寿昌药号,后来搬到翠屏路今百年堂药房处。后德寿昌日益衰败,徒弟陈光斗出面改组德寿昌,变独资为合资。陶性之参股并总管药号内事宜,因经营有方,德寿昌又成为达县有名的药铺,1951年转入新光国药购销联营社。
珠市街上的达县市家具总厂,原名家具二厂、工艺美术厂,创办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是四川省家具生产定点厂,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于达县市二轻工业局。1988年时有工人106人,厂区占地面积1180平方米,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有专用和通用机械设备30台(套),具有生产各类家具制品1万件、各类工艺美术制镜产品3万面、1.5万平方米的能力。各类床、柜、桌椅凳子、茶几、衣架、花架、文件柜、屏风,投放市场后便得到认可。
紧临州河南门码头的永跃旅馆,建于1958年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产,是旅馆、餐饮综合企业,也是当时达城唯一的国营餐旅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豆花饭颇为出名。1976年达县市财税局进驻后即停止营业。
在这条街上,先后驻有达县商业局、达县服务局、达县供销社、达县国税局、达县计生局、达县计量局、达县市财政局、达县市税务局、达县市计生委、达县饮食服务公司等单位,都早已迁出。
街坊志书叙说发展变化
据84岁的李光玉、石安碧两位老人的回忆和志书记载,现在的珠市街包括了兴隆街的一部分。上侧的箕星巷由东城壕巷至珠市街,因像撮箕、面向翠屏山“天字灯"星火而得名,旧名箕星街,长51米,宽3米,嘉庆十一年(1806)重建文昌阁时,在此巷附设修建奎星阁,目前,这里留有达城最古老的木门。
一直生活这里的覃志科介绍道:“以前珠市街的门牌编号是由下游往上游,如今则是由上游往下游。街的上侧依次东华街(今大东街)口、兴隆街上一排居民房(今珠市街1号至38号),从今通川区国税局翠屏分局往南门口方向开始,才是最早的珠市街。这里以前有条巷子叫水巷子,不过现在出口到了东大街。紧接是达县棉麻公司(今雨竹轩)、达县商业局、达县供销社(今达县供销社日用消费品公司)、达县轮船公司、氧气厂(达县人民银行家属院)、达县技术监督局、达县食品公司、箕星巷、居民房(原达县计生局家属院)、肉联厂、中药材公司库房,直到翠屏路。下侧依次是会仙桥街,一排居民房(后房产公司拆建还居民)、达县国税局(今新锦宾馆、观山阅水茶楼),这一段以前属兴隆街。通往河边的小巷、酒厂、烟叶复烤厂、一排民房、达县市家具总厂、达县中药材公司、红旗百货店、电力公司、永跃旅馆、红旗百货商店,南门码头。"
那个年代,珠市街几乎都是平房,傍州河一边的民房还有吊脚楼。如今,除上侧王姓两间一楼一底的房子没有拆建立在街中间以外,其余都修建成了高楼大厦。尤其是20世纪修建的阳光南岸、滨江丽都两栋大楼,高高矗立在州河岸边,特别引人注目。街道底楼清一色的门市,一些如多壹多、菲诺盛宴这样的大型零售商场、餐饮企业也入驻其间,推动了珠市街的繁荣。
(郑景瑞)
新闻推荐
酒后邀人群殴 大竹男逃亡泰国采石 警方多次敦促 两年后回国投案自首 警方多次敦促两年后回国投案自首
嫌疑人石某(中)重庆江北机场落地民警带记者回访案发现场大竹县一男子酒后邀人打架斗殴后,得知警方很可能要“找他”时,迅速办...
大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