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祖坟祭拜
李彬(左二)和大竹的亲人合影
大竹县文星镇桥头村10组
10月3日,是李安国一家82年归乡梦成真的一天,更是16岁就背井离乡为国战斗的李安国老人魂归故里的日子,其孙子李彬(化名)一行4人代表着56个家族成员踏上了归乡之路。当看到大竹县高速公路出口处的“欢迎大竹儿女回家”字样,他们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1 少小离家从军 未料流落异乡
1936年,在国家危难之际,16岁的李安国入伍从军,离开了家乡大竹县,跟着抗战部队一路南下。在战斗中不幸负伤的李安国跟不上部队的行进速度,不得不在广西省武鸣县(现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养伤。在养伤期间他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但受制于当时落后的交通、通信、经济等条件,他的回乡之路由此中断。
身体的伤很快恢复了,但李安国思乡之情却久久不能愈合。他一边在武鸣县两江镇龙英村打零工维持生计,一边计划着回家的路线和所需的物资。后来,老实能干的李安国被当地姑娘韦某看中,韦某不顾他外乡人的身份和家人的反对,毅然跟他结了婚。妻子任劳任怨地付出和一个接一个出生的孩子,让李安国归乡的脚步不得不停了下来,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让他只能客居他乡。
2 未变的乡音 寄托浓浓乡愁
李安国共有8个子女(5个儿子和3个女儿),他始终告诉子女,他们的根不在两江镇龙英村,而远在四川省大竹县战旗区支子大队第五生产队。他从来不给子女们讲战争的激烈和血腥,而是讲养育他长大的家乡,以及家乡的一草一木和有趣的故事。
据李彬介绍,爷爷李安国虽然在异乡生活了几十年,但充满大竹味的乡音却从未改变。因为爷爷浓重的大竹口音,他的子女在外面常常被歧视和欺负。小时候,儿女都埋怨父亲为什么不能入乡随俗学习当地口音,虽然心里知道子女们受了委屈,但老人的口音却一直未变,因为李安国认为那是他与家乡唯一的联系。
3 归乡是全家的梦 更是老兵的遗愿
几十年的变迁,回家的路早已不是当初离开的那条路了,家乡的名称也变了。1985年7月,李安国带着对亲人的不舍和家乡的眷恋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李安国一再嘱咐后代,要回大竹老家寻根,让后代们感受家乡,寻找失散的亲人,让他魂归故里。
李彬记得,爷爷去世后的每个大年三十,当家人在两江镇吃年夜饭时,其乐融融的团圆气氛总会被一句“能回大竹县老家看一看就好”破坏。这时大家都会谈起老人告诉他们的关于家乡的事情,商量着如何回乡寻根。“大家都想回家乡看看,完成爷爷的遗愿,之前也多次拜托四川的朋友到公安局查询,也曾向大竹县本地人打听,但时间久远和网络信息不发达,仅靠旧时的地址和少量的亲人名字寻找,肯定毫无结果。”李彬告诉记者。
4 《达州晚报》 助其重燃归乡梦
今年,李彬偶然看见了《达州晚报》每周三的《抗战老兵档案》报道,这让他兴奋不已,同时也再次点燃了他寻根的希望。随后,李彬通过QQ与关注抗战老兵的张纪唐取得了联系,将爷爷的情况告诉了张纪唐。遗憾地是老房子倒塌后将爷爷的老照片埋于地下,张纪唐和志愿者们只能凭借战旗区支子大队第五生产队旧地址和亲人李某云的名字两条线索多方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前,他们终于得知李安国老人的家乡已更名为大竹县文星镇桥头村10组。
5 踏上故土 82年后终圆归乡梦
10月2日一大早,李彬一行4人带着全家的嘱托从广西武鸣区驾车出发,赴千里之外的大竹县寻根。3日中午,他们终于到达了故乡大竹县,当看到高速公路出口的“欢迎大竹儿女回家”时,李彬一行人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喃喃自语道,终于回家了。他们与家乡的亲人在大竹县人民政府会合,核对了相关信息后,确定了彼此就是失散了82年的亲人,家乡的亲人带着他们回到了位于静谧山中的文星镇桥头村10组。家乡的亲人们首先带李彬一行祭拜了祖先,参观了过去李安国生活过的老房子,并准备了丰富的家乡菜招待他们。
“踏上故土的心情很激动,就像中了500万彩票一样。即使从未谋面,但血缘关系让我们与家乡的亲人有种浓浓的亲切感。”李彬说。尽管家乡人熟悉又陌生的大竹口音,让李彬他们有点听不太懂,但他们还是很高兴听家乡老人们说他们中的某某与某个亲人长得像。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10月5日是回广西武鸣区的日子,家乡的亲人拉着李彬他们的手,用期盼地眼神希望他们多留几日,李彬告诉家乡的亲人,回去与家里人商量,下次再带着全家人回来看看。
□本报记者 黄先丽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牌坊乡以“持之以恒,注重实效”为出发点,切实开展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大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大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