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大竹县妈妈镇梅岩村五组贫困户杨邦英的蚕房里,一条条胖乎乎、白嫩嫩的蚕宝宝正贪婪地吃着桑叶。“感谢你们帮我发展养蚕,我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哦!”今年67岁的杨邦英,紧紧握住大竹县教科局派驻梅岩村帮扶干部刘建辉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杨邦英年老多病,丈夫患了白内障无法劳作,找不到什么致富门路,家庭经济十分贫困。
2016年,大竹县教科局对口帮扶梅岩村,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当地有养蚕的历史,但规模都不大,加上技术、销售等原因,经济效益一直不高。如何破除瓶颈,让群众增收致富,经过一番摸索,在县教科局和相关单位帮助下,梅岩村成立了“大竹县久远桑蚕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和大竹县大枫树丝业公司约定,引进优良品种,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统一领种、统一培育、统一技术指导。
杨邦英一家的经济状况,由此出现了转机。
“教科局每年免费给我们提供种子和肥料,还邀请农技专家给我们培训养蚕技术。”杨邦英扳起手指头算起账来,今年养蚕收入近一万元,种糯稻赚了3000元,养了3头肥猪和一头种猪,上半年卖了一头牛,去年通过易地搬迁住上了新房子。“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杨邦英打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帮扶她的人。
如今,在梅岩村,像杨邦英一样尝到养蚕甜头的村民有122户。
2017年,大竹教科局免费给梅岩村贫困群众发放种子、化肥、农药、消毒剂等物资共计价值10万余元,帮助群众发展产业。目前,该村共发展蚕桑基地400亩、果桑100亩,带动122户群众饲养桑蚕,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帮助梅岩村蚕桑产业升级,开发桑葚酒、蚕纱枕、蚕丝被,让全村的蚕农钱包越来越鼓,让梅岩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桑蚕第一村\’。”站在村头,望着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郁郁葱葱的桑树林,大竹县教科局党组书记、局长练友兵成竹在胸。
·吴德 辛应敏 本报记者 刘礼全·
新闻推荐
违规收取费用、挪用国家专项资金 蒙山旅游度假区通报2起典型案例
本报8月29日讯(记者王逸群)日前,为进一步以案明纪,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蒙山旅游度假区纪工委通报了2起侵害群众利益...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