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本报记者徐莉莎
9月11日,达州市达川区委领导和该区各部门、乡镇领导齐聚木头乡清水村,听5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忠成做报告,报告内容与清水村“一年赚了20万元”的花椒产业有关。
看现场,听心得。在当天召开的花椒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达川区委领导表示,达川区要争创全省花椒产业特色优势区,2020年全区花椒种植面积要力争达到20万亩。
不过,在开始推广种植前,达川区决定先对几种盲目发展产业规模的行为说“不”。
种花椒 这个村年赚20万元
地处达川区、大竹县、渠县交界处的木头乡清水村过去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为了脱贫致富,村里曾搞过养殖、种过水果,都没什么成效。
2014年,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杨忠成听说重庆江津的一些地方靠种花椒赚了钱,就组织村委会成员前去考察,“看了以后发现,我们的条件不比他们差,别人能搞好,我们也能搞好!”
回到村里,他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动贫困户利用闲置土地、产业扶持周转金、小额信贷借款等方式入股,通过“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先后种下了1200余亩花椒,又修建了600多平方米的加工房,自己动手对花椒的筛选、脱壳、烘干设备进行革新,还注册了“峰水湾”牌商标,并取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今年,该村通过种植花椒实现产值110万元,盈利达20万元,为贫困户发放工资40万元,土地流转费用和贫困户分红共计30万元。
四个“不”划定发展底线
其实,达川区自古就有种植花椒的传统,也成立了一些花椒种植合作社,但始终没能形成较大规模。“主要在于群众对投资产业有顾虑。”达川区林业局局长陈默说。
真金白银就是最好的宣传动员,来清水村“取经”的干部群众日渐增多,达川区也结合产业发展情况,明确了“20万亩”发展目标。
不过,面对群众对发展花椒产业的热情,达川区委区政府从全局考量,先“约法三章”:正在发展其他产业的不准推倒重来,不毁林,不栽田,不适合发展花椒的乡镇(村)不得硬上,“不能不讲科学,没有规划,一哄而上。”
达川区将发展花椒产业作为重点工程,专门成立了“花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全区花椒产业发展规划好“顶层设计”,又专门出台意见,对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种苗质量、后期管护、检查验收、企业引进、奖惩措施进行了明确。在鼓励多种模式发展规模化种植外,达川区还鼓励农户发展小椒园。
下一步,达川区将着力整合各类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全区花椒产业的发展,并引进2家以上的花椒深加工企业,将小花椒变成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金豆豆”。
新闻推荐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仝玉瑭张建新)“以前早晨总是想睡懒觉,身体偏胖,血压还高,自从镇党委政府推广普及太极拳,每天坚持早起练习太...
大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