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表演
回家啦!
医疗服务
宣传国家政策
对活动纷纷点赞
发放慰问金
发放《达州晚报》特刊
了解家乡新闻
现场献歌
共同祝福
接受《达州晚报》记者采访
爱心列车一旦启动,就不会停止。今年2月5日至11日,达州日报社又将选派记者带领青年志愿者前往深圳,接1500名在深圳、广州的达州籍务工人员乘坐爱心专列回家过年。
2013年,本报携手深圳市“世界一家”公益基金会,由大竹爱心人士、东方金德集团董事长张贵山夫妇出资,启动“东方金德号”爱心专列,为上千名在深圳、广州两地务工的达州老乡赠送了火车票。中共达州市委组织部、中共达州市委“两新”组织工委、中共达州市驻广东流动党委、达州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为“东方金德号”达州专列的每位老乡准备了水果、饮料及方便面,于发车前送到每位老乡手中,确保他们一路上有吃有喝,开开心心回家过春节。本报特派记者跟车为老乡服好务,深受达州老乡好评。
在张贵山夫妇的带动下,近年来,在深圳的达州籍企业家参与其中,为在深圳、广州两地务工的达州老乡每年购买火车票。“无论走多远,乡音难改,我们都是达州人,我始终谨记自己是在达州乡下长大的,要为需要帮助的老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采访中,达州籍企业家张贵山、田据文、任建贵、李子荣、罗国俊、王庆武等如是说。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由市“两新”组织工委具体牵头,本报4名记者和市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护人员及达州的法律工作者、部分文艺表演家共20余名青年志愿者,前往深圳接老乡们回家过年。活动中,成立了由市“两新”组织工委干部、达州日报社记者为主要成员的临时党支部,详细了解达州籍深广外出务工党员的政治生活和日常工作及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党员胸戴党徵、满面笑容地为达州老乡义务提供医疗、法律咨询、文化娱乐、金融知识宣传等服务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22日凌晨零时左右,爱心专列9号车厢的达州老乡张先生突发疾病,难受得大汗淋漓。爱心医生立即处理,缓解了病情,并初步诊断为可能系急性胆总管结石发作,需就近下车及时处理。在同列车长进行深入沟通后,列车工作人员立即与前方车站取得联系,并告之车上情况,要求当地医院提供帮助。当日凌晨1点20分,经与前方紧急协调,爱心列车在江西吉安站做了短暂停靠,由爱心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将患者送下车,转交给已在站台等候多时的当地医务人员,温暖了整车的达州老乡。
为丰富返乡旅途的精神文化生活,活动期间,《达州晚报》精心制作了一期内容丰富,有党建之声、***、法律援助、惠民政策、爱心救助、返乡创业等栏目的48个版的“爱心专列”特刊,空运至深圳,免费发放给达州老乡。这份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服务全面的达州晚报“爱心专列”特刊获得大家一致好评。老家在大竹县高穴镇的周诗健看了“特刊”中谢小刚的打拼故事后深有感触地说:“小刚通过自己奋斗取得成功,作为老乡,我为他骄傲。”大竹县庙坝镇的黄仲容说,惠民政策宣传得好,都晓得了娃娃读书能享受哪些政策,要把报纸带回去珍藏。
2017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九),达州一年一度的登高节,市“两新”组织工委、《达州晚报》邀请了返乡务工人员代表一同攀登凤凰山,让返乡的老乡通过攀登高峰了解达州近年来的新变化,放飞梦想,放飞希望,共筑美好家园。
今年,达州日报社携手大竹县驻粤流动党员委员会、大竹深圳商会,继续开展接达州籍深广外出务工人员乘坐爱心专列回家过年活动。达州日报社为每个返乡老乡准备了爱心礼包(内装水果、饮料及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将分别选派记者,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护人员、福森建材的青年志愿者一起,共赴深圳进行跟车服务。《达州晚报》将制作内容丰富的“爱心专列”特刊,免费赠送给老乡们阅读,丰富老乡们的旅途文化生活。并将在达州火车站等地设立爱心服务站,为返乡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文/图 本报记者 陈鲸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静通讯员熊千梅)近日,邕宁区中和乡新安村30千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安装完工,通过验收。至此,中和乡8个村(社区)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设全部落地。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是中和乡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
大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