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过‘微法庭\’,让我少跑了好多路。”近日,家住贵州省遵义市团溪镇的周某,对大竹县人民法院通过“微法庭”解决了其同居关系纠纷诉讼表示感谢。
据了解,1998年,周某(女)在广州务工期间认识了在同一工地务工的大竹县中华乡村民唐某(男),两人相恋后不久便同居生活,但一直未办理结婚登记。2014年,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至今。今年初,周某起诉至大竹县人民法院杨家法庭,要求与唐某解除同居关系,并解决女儿的抚养纠纷。
原告从务工地到大竹路途遥远。为了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该庭决定充分发挥“互联网+微法庭”的优势,通过微信视频联系原被告进行调节,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据悉,“微法庭”是近年来大竹县人民法院创新开展的一种诉讼服务方式,当事人只要扫描该院“互联网+微法庭”二维码,即可实现网上立案,诉讼咨询、递交材料、证据交换、预约法官等“一站式”诉讼服务。 (本报记者 程科)
新闻推荐
(紧接第一版)大家再也不好意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都是邻里隔壁,哪家有困难都会主动伸手帮一把。”促使群众改变“脏乱差”的同时,农民夜校、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法律讲堂也进入各个安置点,倡导“诚...
大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大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