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大竹新闻 > 正文

幸福之花绽放竹乡大地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7-06-09 05:11   https://www.yybnet.net/

大竹县庙坝镇农业产业园区示范片一角。

永胜乡茨竹村百合长势喜人。

清水镇老书房村农民新居远景。

村民在健身广场锻炼。

——大竹县“四好村”创建工作纪实

□王晓林 程一凡 文/图

仲夏六月,生机勃发。6月3日,徜徉竹乡大地的三山两槽,大竹县“四好村”创建的成果次第呈现,让人赏心悦目: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进村入院,一排排风格统一的靓丽民居镶嵌原野,一处处花团锦簇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微田园环绕其间;往来的村民谈笑风生,嬉戏的孩童言笑晏晏。

“搬了新家,就有了精神头!”新居舒适的环境、和谐的邻里关系,让黎合川一家心情格外舒畅,脸上时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30岁的黎合川,是大竹县清水镇老书房村11组村民。2016年,黎合川一家6口从过去人均不足10平方米的破旧瓦房,搬进了新村里150余平方米两楼一底的小洋楼。

黎合川一家的故事正是近年来大竹县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以来,大竹县委、县政府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和文明村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四好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了解,2016年,全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9个、市级“四好村”51个、县级“四好村”74个。

喜迁新居 昔日穷村变了样

“党的政策硬是好,这么好的房子,要是以前我想都不敢想!”在中华乡倒桥坝村,八组贫困户唐德礼指着不远处自家的新房,脸上乐开了花。

老唐和老伴以前居住在不足20平方米半砖半木的“祖屋”,白天烟熏火燎,晚上人畜混居,一到下雨天就是“家里看海”。

2016年,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扶下,这个一辈子没住过砖瓦房的老汉终于如愿以偿:“住上了好房子,再把产业搞起来,我们一家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四好村”的首备要素。近年来,大竹县在深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同时,有效整合易地扶贫搬迁、避险搬迁、土地“双挂钩”、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推进广大群众住房 “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在方便他们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建好入户路,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庭院环境治理。

2016年,全县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45个,其中扶贫新村23个、传统村落保护1个、新村聚居点3个。新建农民新居260户、改造旧居1336户、保护传统民居63户,完成农村廉租房建设380户;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1个,集中安置673户2115人,分散安置589户1887人。

要让村民们住上好房子,更要防止他们因建房而举债致贫。

在中华乡四坪村,山脚下,乡道边,小河旁,两排新建瓦房相对而立,青瓦白墙,风貌统一,整齐而漂亮,几户房门前宽敞的院坝上散落着鞭炮碎纸的痕迹。

乔迁新居不久的董德文激动不已,“我一家4口人,政府直接把异地搬迁国家补助的9万块钱,按照工程进度分期拨付给我们,我自己请的施工队建房花了7万块钱,装修开销2万多块钱,自己出钱还不到1万块钱。”

日子红火 产业护航致富路

从两年前的举步维艰到今天的重振旗鼓,大竹县永胜乡茨竹村六组贫困户刘吉文如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

今年56岁的刘吉文因早年腿摔伤而失去了劳动力,儿子刘昌建一级残疾,女儿刘小琴三级残疾,属于典型的因病因残致贫。

为了让这一家三口重拾信心,脱贫奔康,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刘吉文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搞起了生猪养殖,还通过集中寄养的方式“入股”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如今,年收入已达7万余元。2016年,刘吉文一家成功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抓住富民产业培育是关键。近年来,大竹县强力实施农业“1243”工程,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香椿、糯稻、蔬菜、中药材和畜禽产业,实现“一户一业、一村一品”,着力解决持续稳定增收难题。

2016年,全县70个贫困村共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58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37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8900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700亩,优质药材、花卉等生产基地4900亩,优质水产养殖面积1900亩,“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同时,大竹县狠抓“四好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村民生活全面向 “城里人”靠拢。

2016年,全县新建 (硬化)村组道路23公里、入户道路28.5公里、生产机耕道路20.5公里,实现安全饮水1659户、清洁能源1659户;新配垃圾处理设施82处、污水处理设施70处、公共厕所20个;新建化粪池36口;新建(改建)给、排水工程各36处;硬化村民活动(防灾避难)广场15个、8000平方米。

告别陋习 文明新风进家门

如今,当你在节假日来到庙坝镇五桂村,你会发现,平坦蜿蜒的村道上游人如织,村道两旁和村民的院落里干净、整洁。

乡村如景区,风景美如画,让游客们赞不绝口的小金花休闲风情养生湾坐落于此。2013年,五桂村通过引进业主,着力打造 “一树一小景、一路一特色、一院一景观”的生态旅游环境,新建观光园,种植名贵观赏花卉苗木,进行规模水产养殖,发展乡村旅游。

然而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入,还有文明健康生活的新风气。

“现在,村民们都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尤其是公路沿线,大家倒垃圾都是倒进垃圾库,看到有人乱扔的垃圾,还会主动去捡。”五桂村党支部书记余迈告诉笔者,随着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爱护村里的环境卫生已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村子变美了,来村里耍的人就更多,村民的收入就更丰厚。”

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乱贴乱画、不粗言秽语、不打架斗殴……通过产业带动和宣传引导,村民的传统观念不断转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如今,文明礼仪已经成为五桂村全体村民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更让村民们高兴的是,产业带动了集体收入,村里还添置了很多文体设施,村民的农闲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过去一到农闲,女人看电视带娃,男人喝酒打牌,还不时有口角争斗。”村民们深有感触,“如今我们村里建了一个坝坝舞微信群,每天一收到信息,大家就到院坝跳舞,既锻炼身体又陶冶身心。”

在推进“四好村”创建过程中,大竹县还大力推进“农民夜校”建设,通过“以会代课”、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群众思想文化、实用技术等教育和培训,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好吃懒做、相互攀比、大操大办、宗族派别等不良风气,自觉抵制遗弃子女、不赡养父母、不关爱兄弟姐妹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在农村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今日的竹乡,得益于“四好村”创建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幸福指数正节节攀升。“创建‘四好村\’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民风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娓娓道来。

新闻推荐

扶贫路上,一个老兵的铁骨柔情 ——大竹县川主乡铁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付振堂的扶贫故事

——大竹县川主乡铁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付振堂的扶贫故事

大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幸福之花绽放竹乡大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