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闺楼。
■吴华文/图
大通镇金华村郎村古村落以“五古流声”(古手印墙、古井、古姜阁、古闺楼和古木榨)闻名。4月底,我和伙伴们徒步前往郎村古村落。
郎村入口处,有一块标牌上写着“五古流芳,匠心金华”。走进村民广场,只见郎氏古祠堂小门楼与金华郎村文化展示馆、农民大舞台等把广场围在中间,紧凑、布局合理。
村头有棵开满黄白小花的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因为不识花名,我便打开手机上的“形色”软件,才知是“风车满墙挂”的“络石”花。
村庄里卫生整洁,村街两边的农家小院墙上,彩绘着系列图画。那“五子拜寿”“牡丹开时富贵香”“童趣”等墙画,让我们感受到久远的乡愁;那幅“行走的大水牛”三维动画,让我想起年少快乐的放牛时光;墙上还抄写了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名作《兰亭集序》。
沿着村街,我们边走边欣赏两边内容丰富的彩绘文化墙。有一组是“油香源自木榨,非遗传承天下”木榨油工艺介绍,从筛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饼、榨油到最后沉淀、包装直至出厂销售,郎村传承至今的千年木榨工艺,细致地描绘在墙上。
郎村自古以来就是远近闻名的竹编村,彩绘文化墙上有竹篾技艺的介绍。古时大通用来装茶干等土特产品的精编竹篮,基本上是郎村人编制的。郎村竹编随大通茶干、小磨麻油、大院生姜等土特产品一起闻名。
村中各个路口建有标牌,指引我们进村参观。一座建于明初洪武年间的两层“古闺楼”,从其砖木结构、粉墙黛瓦、阁楼花窗精工细雕、马头墙高翘等样式,足以看出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这是郎村目前留存历史最久的建筑。
狭窄“一人巷”中历经几百年风雨的石板路,早磨得光亮平滑如镜。村中荒凉的一处老宅上盖着紫红琉璃瓦,是屋主担心老屋倒塌,翻盖的新瓦面,由此可看出屋主对老屋依恋不舍之情。一处老房子中存放着一架雕工精美的老式花床。作为农耕文明象征的农具,一只木“耖”丢在老屋梁下。老宅屋门上,铁板门栓、门环与铁锁锈迹斑斑。残垣断壁的老屋中,穿枋立柱依然笔直站立着。老屋边,放着一只半断的石磨槽,这可是现代人难得一见的,想来当初它曾无数次为主人家碾磨过中药与芝麻、渣肉粉等。古老的手印墙、石板、宅院,向我们述说着人间的沧桑。村中现代小洋楼与黑旧老屋并肩而立形成鲜明的反差。
村里有两栋老宅依然保存完好,郎村有座“古姜阁”,是为种植“中华白姜”专储姜种的特制房子。
村边的明塘水面不大,秀色可人。一座古井为明塘提供源源不绝的水源,井口平整光滑的井圈与那昔日取水造成的凹凸不平绳痕,清晰可见。
村口新建有“农民大舞台”和“金华-郎村文化展示厅”。郎氏祠堂门楼的墙壁上写满各式“郎”字与郎姓来源介绍,楼内摆放着石磨与风扇。
古村落边散布的小洋楼,尽展当代新农村的新面貌。村庄前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让我们从郎村厚重的历史回到现实。村边有棵大桑树,上面结满成熟的桑果。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时光,心情顿时爽朗。
新闻推荐
天长重奖经济发展功臣
天长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