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特色小镇之一的郊区大通镇,祠堂湖风光旖旎,风景秀美,湖畔倒影与蓝天白云相映衬,令人心旷神怡。
7月12日,在郊区桥南办白鹤小区,城管执法人员对小区内出现的乱搭建、乱堆放等问题进行依法处理,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小区环境。
郊区加大对辖区铜都大道、沿新大道、光荣大道等区域的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美化城区环境。
7月12日,航拍下的郊区罗家村小区,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环境怡人。
日前,铜山小学乡村少年宫内,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创作。郊区各少年宫在暑期免费对外开放,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郊区在古圣社区打造首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与本地特色文化元素相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自觉的思想意识。
郊区在党员主题活动日期间,组织区直机关党员、干部、群众和志愿者深入辖区居民小区开展清洁公共环境义务劳动,进一步美化社区环境。
今年上半年,郊区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中确立了全年文明创建工作总体思路,即深入贯彻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聚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中心,服务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实施市容环境和市民素质两大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小区环境整治、主次干道治理、巩固三线三边成果。
为持续巩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开拓新局面、创造新业绩,郊区在推进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巩固成果、改善质量、提升品位、提高素质等方面入手,聚焦重点,对标提标,精准发力,确保以新征程引领新发展、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全面打响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
核心
提示
在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上下功夫
连日来,郊区市场局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大通农贸市场、桥南白鹤市场等地,开展专项行动,重点对市场周边脏、乱、差、占道经营、辅道堵塞等进行整治,着力营造文明卫生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
从6月份以来,郊区利用两个月时间,扎实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通过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开展文明经营户评比,健全市场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等制度,提升农贸市场环境;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按照市容环境整洁、门头店招统一、绿化提升到位、基础设施完好、经营秩序规范、宣传氛围浓厚的要求,整治各主次干道、学校周边、网店门前、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出店、占道经营现象,垃圾定时清运、绿化管护到位、强化日常考核;开展社区小区建设专项整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搞好环境卫生、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等,提升居民小区综合管理水平;开展主次干道专项整治,引导大型货车汽修店规范经营,对泼洒严重路段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同时规范路标,保障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平整畅通,避免损坏和违规占用现象;开展公益广告宣传专项整治,将公益广告覆盖延伸至景区、居民小区、窗口等区域,并结合地方元素,推出一批公益广告精品力作,使公益广告宣传数量和质量达标。
为切实扫除创建盲点、补足创建短板,郊区研究制订详细工作方案,分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检查验收三个阶段实施,明确目标,落实到人,并实行区领导及区直部门“包社区、包路段”创建督导机制,区领导及区直部门每周深入联系社区、路段或责任点,帮助社区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解决居民群众所急所盼的牵动性问题。
在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上下功夫
今年以来,郊区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城市中以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管线管网建设等为抓手,提高建管水平,积极引进餐饮、住宿、金融、文化娱乐等商业配套服务,完善城市功能,方便群众生活;在农村,加强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打造乡村魅力板块。
同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智慧郊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网格、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切的上学、就医、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确保全区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全区公共服务能力。为强化环境综合治理,郊区还广泛开展城乡清洁行动、夏季百日攻坚活动,加大铜都大道三期、沿新大道、光荣大道等薄弱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治脏、治乱、治污、植绿”为重点,拆除各类破旧房屋、违章建筑,清理废品回收站,进一步美化亮化城区整体环境。
加强建筑工地环境卫生、扬尘治理、噪音扰民等方面监管,强力整治油烟扰民、流动摊点、夜市排档等突出问题。以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全面推进生态保护。
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下功夫
郊区根据城区总体规划,编制特色风貌规划,突出郊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注重个性设计,加快大通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特别在老街立面改造、精品民宿、历史街区、旅游景点等建设中,彰显“民国印象古镇”文化气息。注重历史传承,精心保护承载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加强对大通传统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和展示,努力把静态的历史和书面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体验、真实的感受、鲜活的画面,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为增添人文精神,郊区充分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镇、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品牌效应,弘扬水文化、佛文化、商埠文化,进一步凸显大通镇龙舟龙灯民俗文化特色、铜山镇南泉寺佛教禅宗文化特色、安铜办精品农业文化特色、灰河乡生态休闲文化特色,留住乡愁记忆,彰显历史文脉。
此外,郊区还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楼道、广场文化墙建设,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倡导全民阅读、终身学习,推进图书馆分馆、全民阅读点和农村书屋建设,努力打造“书香郊区”。
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上下功夫
为强化文明教育,郊区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创建,不断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该区坚持推动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坚持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美德少年评选”等系列活动,抓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持续推进“好人之城”建设,广泛弘扬好人精神,积极开展“铜陵好人”“安徽好人”“江淮志愿服务之星”推荐评选工作,丰富拓展好人墙、好人广场、好人公园等宣传阵地,培育好人谣、好人工作站等亮点品牌,扎实开展好人表彰、“六进”巡讲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悟领悟、见贤思齐。大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活动,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强化制度约束,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依法治区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乡规民约,运用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促进文明风尚。
与此同时,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广泛评选各级文明家庭和孝老爱亲模范,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建设新时代家风文化。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加强动态管理,推动常态化、长效化。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培育乡贤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支持发展科技、农业、文化、卫生等专业性志愿服务队和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网格化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嘉奖、回馈制度。坚持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为重点,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真正让志愿服务走向基层、走入社区、走进家庭。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文明网站建设,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文明创建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切实发挥新闻舆论凝心聚力作用。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陈淑静、本报通讯员陈磊采写,照片均由陈磊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防范审计风险,规范权力运作,近日,天长市首次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前征询意见制度。该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市20...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