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辛弃疾来滁做官的背景
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1140-1207)于乾道八年(1172)春至乾道九年(1173)冬在滁州主政两年,期间恢复经济,谋求发展,使滁“城邑清明,闾阎繁夥”,“人情愉愉,上下绥泰”,建有奠枕楼与繁雄馆,并留下与滁有关的诗词文若干。2017年12月,“辛弃疾与滁州地域文化”研讨会在滁举行,邀请众多专家学者交流建言。即日起,本版将陆续刊载相关与会专家发言,敬请关注。
二、怎样认识辛弃疾在滁州的创作
辛弃疾一生留下了626首词,为两宋词人之最,在文学史上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代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辛弃疾首先是英雄,然后才是词人,或者说写词对稼轩来说真的是闲暇之余排遣心绪之事,其更多精力是放在抗金复国事业上,但恰恰是这一点成就了辛弃疾词的成就,甚至学界有人认为单从词境上来说,辛词超过了苏词。的确,词无非婉约豪放两路,代表着阴柔阳刚两种不同审美风范,而辛词却能糅合两种作风,达到刚柔相济的境地,如他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夏承焘评该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清代沈德潜曾云:“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借用到辛词中来,可以说是有一等的胸襟方有一等的词。所以,辛弃疾在滁州留下的词不多,也非他最有名的作品,但在滁州留下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弘扬,那就是做人就必须有家国的情怀和民本思想,要有坚定的意志,宏大的理想和恢弘的气度,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百折不回、永不言弃的精神。王国维曾将周邦彦词之比作“词中老杜”,把苏词比作“词中李白”,其实辛词更像“词中老杜”。
三、滁州如何做好辛弃疾的文章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40多岁隐居上饶时因“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夫学稼”,起别号稼轩居士。祖父辛赞在北宋灭亡时为家计所累,在金出仕为亳州谯县令,但仍不忘故国,常带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培养家国情怀;父文郁早亡,弃疾幼年随祖父谯县读书,受业于刘瞻。瞻曾任金史馆编修,门生众多,其中最优秀者是辛弃疾和党怀英,并称“辛党”,后党怀英在金显贵,辛弃疾走上抗金道路。1161年,完颜亮迁都开封,随即大举南侵。北方各族人民纷纷举行起义,辛弃疾便在济南南部山区聚集2000人,投奔义军领袖耿京,为掌书记。
1162年,辛弃疾奉表归宋,到达建康,受高宗召见并授予他承务郎官职。北归途中,辛弃疾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随即带领50名骑兵夜袭金营,劫出张安国,押至建康斩首,因此名重一时,被任命江阴签判,从此留在南宋。南归之初,辛弃疾抗金复国之心迫切,先后上《御戎十论》和《九议》等国策,却不被采纳,可以说南归的前十年,他一直做着江阴通判、建康府通判以及司农主簿等低等闲职。
直至1172年,他被任命为战略要地滁州知州,才感觉到有了用武之地。滁州介于淮西重镇庐州(合肥)和淮东重镇扬州之间,滁州清流关扼江淮之冲途,五代末赵匡胤曾在此大破南唐军队,成就宋一代伟业。金人南侵时,也常用精兵出濠州(凤阳)攻破滁州,然后淮东之兵方敢入寇;其退兵之际,也是屯驻在滁州的兵马最后撤退。如此的抗敌前沿,清闲荒废了十年的辛弃疾觉得实施他抱负的机会来了。
然而,经过1161年和1163年两次宋金之间激烈战争的滁州早已是一片废墟,而从1168至1171这四年中,滁州又相继遭受水旱之灾,滁州城更是凋敝殆尽,市上没有商贩,居民连鸡都养不起。因此,到任后的辛弃疾“早夜以思,求所以为安辑之计”,采取宽征薄赋招流散,筑馆兴市引商旅,教民兵,议屯田等一系列切实有力的措施,不到一年,滁州的面貌焕然一新。辛弃疾离开滁州后,辗转各地为抗金事业奔波,表现出卓越军事与行政才能,但也招致投降派的嫉恨,因谗言于1182年被革职,退隐上饶,年仅42岁。此后20多年中,大部分时间都闲居在家,但抗金复国之心不死。1207年韩佗胄仓促北伐想请辛弃疾出山声援,诏命到达铅山,辛弃疾已年老病重,不久去世。
我们认识辛弃疾在滁州这段经历,必须放在整个辛弃疾人生理想抱负践行的过程中认识,才能更好体会其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宋代滁州比较偏僻,辛弃疾来这里做太守,不图荣华富贵,身怀拳拳报国之心,在废墟中重建滁州城,恢复经济发展,不仅在滁州城池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滁州太守文化注入了奋发有为的积极因素,特别值得弘扬。
稼轩留下足迹的地方都弥足珍贵,何况在滁州生活工作了两年,而且当时他只有三十二、三岁,正是精力旺盛、意气风发的人生阶段,可以想见他在滁州为了抗金复国事业工作的投入度,以至留下的作品都不多。滁州做好辛弃疾的文章,首先要定位在如何从精神上去弘扬辛弃疾的爱国爱民情怀,并更好地融入新时代核心价值观中,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其次,要做好外化于行于物,内化于心的工作,在滁州城市文化建设中融入辛弃疾的文化元素,让普通大众可闻可见、可知可感滁州历史上这位可敬可佩、可歌可泣的太守存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保护好辛弃疾在滁州留下的遗迹,比如,石刻、奠枕楼等处;
2.挖掘辛弃疾在滁州与文人诗友的交游关系,由此拓展出对辛弃疾在滁活动的进一步了解;
3.通过编写乡土教材让辛弃疾走进课堂,走进大、中、小学生的心里,更好激发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乡土自豪感;
4.在滁州城市文化基础设施中多体现辛弃疾文化元素,通过塑像刻碑、亭台命名、故事长廊、文化园等形式向大众宣传普及辛弃疾;
5.利用复建的奠枕楼设立辛弃疾纪念展厅,让大众深入了解辛弃疾生平,特别是在滁州的这一段经历;
6.通过诗词吟诵、话剧、戏曲、影视剧和微电影、动漫等多种传播手段,讲述辛弃疾与滁州的故事;
7.定期加强辛弃疾研讨,不断挖掘辛弃疾与滁州的新资源,必要可以召开全国性乃至国际性辛弃疾学术研讨会,借力推进本地辛弃疾文化资源开发;
8.建议当地政府宏观上规划设计好滁州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开发。有关部门要确立好城市文化定位和文化基调,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兼及一般;能否考虑将宋明文化元素作为滁州城市文化主色调,突出以欧阳修、王禹偁、辛弃疾、朱元璋、王阳明等历史名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氛围;建议政府以项目形式集聚滁州有生研究力量,编撰规模宏大的《滁州历史文献集成》和《滁州历代诗文总集》等基础性文化典籍,为滁州城市文化资源挖掘打好基础。
裘新江(作者系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
清代民间家具公展历史文化绽放新光
——全椒县图书馆首次举办清代民间家具展
□何章平
2018年元月1日,70余件清代民间家具、床板、窗梁雕花展在全椒县图书馆开始为期2个月的公展,为广大市民、读者奉献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
清代家具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之一,它和中国瓷器一样,是国际上流行的收藏品。此次展出的70余件雕刻作品,均为清代民间家具、床板、窗梁、窗花、屏风等雕花艺术,纷繁的雕刻,大气的风格,让很多读者叹为观止。清代黄花梨全人物雕刻架子床,上下两端雕刻的“五子夺魁”“三官”“三清”等纹案,出自于元戏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精美的雕饰,耳熟能详的故事,让读者、市民记忆犹新又大开眼界。一些清代民间的梳子、鞋拔子、灯盏、门帘之物,无不再现古人的生活场景。在展览中,一件“郭子仪拜寿”,利用平面深雕手法,结合圆雕深雕技艺,层次清晰地勾勒出几十个不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刀法精湛,刀工炉火纯青,更是此次雕版艺术作品展中一件难得的精品。
此次展览是全椒县图书馆第一次承办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清代民间家具展,是一次雕刻艺术的新年聚会,展出的70余件“老物件”均为滁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画家张乃冬先生的个人收藏。
西涧周刊微信公众号
欢迎扫码关注
新闻推荐
http://bbs.chuzhou/fyr.php网友“好好的吧”在滁州网网络发言人平台咨询:请问下“滁宁快通担子街道至洪武路交叉口拓宽改造”项目里说的起点,具体位于担子街道什么位置?市交通局发言人回复:您好,您反...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