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厚
这本《杏坛记忆》拿到手,两天时间,我已经全部读完。这是一本教育故事集。70多位小学教师,不喧不闹,浅斟低吟,在教育的花坛前,坐而论道。他们笔下的80多则教育小故事,虽各各不同,却安宁、温馨、朴素、真诚,普遍反映了当下全椒教育人的智慧、札思与情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每一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本书中选用的故事,颇似洁净的百合,春天来了,朵朵芬芳。
说起教育,谈起教师,在当下,实际上有些尴尬的味道。电视、网络、报刊上,对教师的师德、学识、敬业水准等,负面报道甚嚣尘上。的确,全国各地,总有那么几个教师综合素质低下,不仅不能传道授业,甚至越过师德红线,作奸犯科,触发众怒,引来一片申讨。但是,哪一个行业绝对纯净呢?超市里卖的纯净水,商家总是以含有某些矿物质而自居,所以也不是绝对纯净的。大数理论中,即使在黑洞面前,也会有少数物质以分子形式,脱离超大的引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我们不能以个别教师的脱离正规,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们的眼光应当看向教师这个群体,他们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培育了一代代英才。邓小平说,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建国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教师这个群体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今天或将来,教育仍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阵地,不容分辩。
《杏坛记忆》的作者有70多位,他们中有很多是各级各类师德模范标兵,如中国好人、滁州好人、全椒好人等;有各级各类先进教师,如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当然,更多的是常年扎根于教学一线、默默耕耘的草根教师。他们的工作和农民稼穑一样平凡,在自己的田园里,应时而作,刈杂除秽,春种秋收。他们安安静静,从不哗众取宠,更不引人注目,如同麦地里的守望者,用真挚的情感,扎实的教学,倾情的汗水,培育一茬又一茬学生。现在,通过这一本集子,他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有些稚嫩的涩,有些微微的苦,有些清浅的甜,谈不上黄钟大吕至理名言,可是,却是他们最真实的声音,也是最温暖最动人的声音。
泡一壶绿茶,端坐阳光下,翻开《杏坛记忆》,好像面对面一般,本书的作者和故事中的孩子一个个走出来,我们看到——
一个中秋之夜,中国好人许朝垠为几个聋哑智障学生,在操场上点亮蜡烛,和他们一道赏明月、品月饼,月亮又大又圆,暖暖地升在这些特殊孩子的心空;
36年扎根偏远乡村的黄庵小学校长王学军在学校忙碌,他年逾九秩的母亲一次次站在学校栅栏外,和儿子无言对视,目光中满是牵挂;
一位叫周思祥的老师,为了11个乡村孩子,独自坚守,每天坚持记录自己一个人的考勤;
一位叫冯长芝的老师,在一个四岁就没了妈妈的留守儿童面前,自觉担当起了“妈妈”的角色;
……
这些教育事迹,平凡,细小,甚至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故事中的那些孩子,却是天籁梵音,他们的命运甚至会因之而发生彻底的改变……
这本书的主编是我的同事冯根林先生,他是特级教师,曾被评为“滁州好人”。多变来,他以身示范,笔耕不辍,在中国教育在线博客平台上写下1000多篇教育文章,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公开发表200多篇文章。2015年,他出版厚厚的个人教育专著《柳絮飘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策划、编纂,这本全县小学教师作品集终于出版;甫一问世,好评如潮。
全椒县教体局局长彭守江在序言《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中提出:“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拿起笔来,不分校际、不分学科、不分级别地融合起来,共同书写全椒教育的大爱故事。”诚哉斯言!现在,这本书的续集也已开始征稿。全椒教育的百合,又将迎来一次集中绽放;我们充满期待。
近日,全椒县小学教师著作集《杏坛记忆》由文汇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共收录全椒县70余位小学教师80多则教育小故事。这些教育故事温暖、朴素、真实,反映了全椒教师当下教育生活的情状、情思与情怀。
现刊发《杏坛记忆》读后一篇,与诸君共赏。
新闻推荐
登台“亮刷子” 校长引学情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