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力艺术简介
朱力,原名朱荣华,号老荣、梅竹轩主。1937年生,安徽全椒人。1959年安徽艺专美术科毕业,师从孔小瑜,童雪鸿等先生。60年代初即有国画作品《五月枇杷》《莳秧行》《春筏》《江畔》《秋收》等参加省美展并在《安徽日报》发表。《芭蕉蚱蜢》入选华东册页扇面展。
朱力从艺60多年来,得到了刘海粟、萧龙士、唐云、许麟庐、陈大羽、王伯敏、孙其峰等大师的指导和鼓励,有五百多幅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和出版社出版,多次在滁州、合肥等地举办画展。1992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朱力画辑》(中英文),并编入《当代艺术家画库》。同年,《人民中国》杂志(日文版)中心画页发表国画新作《枇杷》《列队》《花香蝶自来》以及作者简介和画语录。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江苏卫视以及《新华航空》《名人与艺术》《书画家》《安徽画报》、《光明日报》《东方画刊》等有专题、专版介绍其艺术成就,出版有《朱力画辑》《朱力国画作品选》《朱力画集》《朱力国画选》、《朱力枇杷画作选》《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朱力》等。
朱力曾为安徽省滁州市文联副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馆特约书画研究员、萧龙士艺术研究会理事、安徽滁州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琅琊画会会长等。
▲枫叶白头(68×68cm) 2010年
朱老本色是画人
□许宏泉/文
很多年没见到朱老了,有一天,突然收到他发来的微信“加好友”,真有点“风雨故人来”的欣喜。自此,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的新作:《荷塘清风》《果熟禽来》《梅竹双清》《松柏延年》……虽是旧典新题,却满纸生机勃郁。看画中落款,朱老年已八旬。
想起当年初见时,虽亦口口声声称呼“朱老”,但那时的朱力先生不过五十挂零。光阴荏苒,三十年过去了,朱老依然神色饱满,声如铜钟。
朱老本是职业摄影家,从新闻时事到黄山风景,因其于绘画艺术的修养,他的作品总能充满画意诗情。
二十多年前,我在黄山参与编辑《黄山画集》,从黄宾虹、赖少其到当代名流百十馀件,专程请朱老来拍摄“反转片”,朱老古道热肠,风尘仆仆从滁州赶来,现在想想,真是“杀鸡何须用牛刀”啊!三伏酷暑,在徽州岩寺小镇,每日夕阳欲落,我和汪勇同学便开始抬出画板,朱老支起三脚架,左顾右看,汗水涔涔,朱老极其严谨,一缕光照,一点角度,都要反复调整。忽遇雨天,暑气渐退,我请朱老作画,他总是笑呵呵地拿起笔,枇杷、墨荷,一挥而就。我说:朱老,你还是画画吧!朱老笑道:等我腿脚不力,扛不动机器,就呆在家里画画了。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再看朱老画作,俨然老派画家气象。因为他与艺术家的广泛交往,难免受“时人”的影响,而那个年代的花鸟画正是“大写意”流行,海上朱屺瞻、刘海粟,京师李苦禅、许麐庐,安徽萧龙士、梅纯一,朱老年青时即与他们过从甚密,侍案观画,他日笔指之间自然会流露前辈情怀。当然,不难看出,朱老得益最多的还是吾皖萧龙士先生。龙士先生曾是江淮名宿,吾皖画人莫不仰之。朱老得其亲授,故其下笔亦雄健苍茫,迥异尘俗。
我喜欢朱老的画,信手挥写,从心流出,笔墨率真朴实。凭心而论,吴昌硕,尤其齐白石这一路写意花鸟极易成为俗套,时人习之,大半江湖通俗。朱老能清新而脱尘,与他的审美眼光和经验,与他的交游经历,与他的艺术学养是分不开的。
年前,朱老和夫人在岭南越冬,每天都用微信发布近况,访友、观光,客舍挥毫,时见妙造。我本以为朱老也要“走穴”了。朱老笑着说:我画画纯粹为了玩,一不求出名,二不想卖画,笔墨消遣,有人喜欢就送人……朱老有这般心态,笔底满溢的自然是一股清流。
古人说:“无意佳乃佳”。我对朱老说:“年青时摄影,你是用眼睛看世界;今天你画画,是用心情看世界”。朱老呵呵一乐:“看来,我还可以画下去的”。
我说:朱力本色是画人啊!
▲葫芦(92×34cm) 2004年
▲花香自远(69×44cm) 2016年
▲年年有余(68×38cm) 1987年
▲三月桃花春意浓(70×50cm) 2009年
艺苑 展讯
■展览地点:滁州市博物馆·美术馆(三楼一号展厅)
■展览时间:2017年5月20日(星期六)-28日
□责任编辑:魏 星 □电子信箱:wx222333@sina.com
▲雪晴三月(95×33cm)
2006年
▲葡萄熟了(72×34cm) 2012年
▲山涧春色(71×138cm) 2016年
▲春暖雀跃(63×50cm) 2002年
新闻推荐
努力引进来 主动走出去滁州打造开放合作发展新高地综述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