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正在祭品店选购鲜花。
“鲜花祭”成祭扫主流
昨天上午,记者在琅琊山公墓门前看到,沿途的大小摊点上均摆满了各种鲜花、冥币和草纸,其中尤以白色或黄色的菊花最为显眼和畅销。据现场的一位店主介绍,清明节期间,他们店里新鲜的白色及黄色菊花最为畅销,售价在1.5元一朵,“目前进了2000朵的货已经所剩无几了,”该店主介绍,“现在都流行鲜花祭祀了,而菊花的价格也比较便宜,所以买的人挺多。”其次红色的康乃馨以及一些仿真花和花圈销量也不错,冥币和草纸则相对而言销量较差。
在公墓内,记者看到有市民用小推车推着包扎好的四束鲜花进山扫墓,一问才知道原来该公墓里葬其四位已故亲人,此次扫墓她给已故亲人每人准备了一束鲜花,以示哀悼。“以前扫墓炮仗连天,烟雾弥漫,现在用鲜花祭扫不但干净卫生,更主要的是环保、文明。”该市民说。
在墓区,记者注意到,许多墓碑前摆着鲜花扎成的花束、花篮,焚烧纸钱的少了,祭祀场面更多了些温馨。“低碳”、“环保”理念已经逐渐确立,鲜花祭祀已成祭扫主流。
“网上祭祀”蔚然成风
除了传统祭祀和鲜花祭祀亲人,通过网络缅怀革命先烈近年来已经在滁州市形成一股文明祭扫的新风气。记者了解到,清明期间,为缅怀先烈,大力弘扬烈士精神,市文明办和双拥办开通“网上祭英烈”活动供市民献花留言,寄托哀思。
记者登录滁州市“网上祭英烈”网站看到,网站的主页革命英雄纪念碑和“怀念先辈 学会感恩”八个大字格外醒目。通过这个平台,市民可以选择为烈士献花和留言等。截至4月4日下午3时,记者看到已经有5万名中小学生和普通市民来这里悼念烈士,并献上鲜花。“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好日子,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此,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等留言寄托了后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生态葬”任重而道远
虽然生态节地葬既节省土地,又节省安葬费用,可谓一举两得,在滁州市也提倡多年。但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生态葬”在滁州市并没有得到市民青睐,仍然路漫漫。据不完全统计,琅琊山3万座公墓里,草坪葬的数量占全部墓葬数比例不到0.1%甚至更少;定远、全椒两地的“塔葬”,骨灰盒的摆放数量也微乎其微。
“虽然大家知道生态安葬节地环保,滁州市的生态殡葬也有一定发展,但是受传统‘入土为安\’等观念影响,很多百姓在接受生态葬方面仍有顾忌,仍需要大力推广。”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百姓心目中,殡葬常被看做是生者对死者表达情感的机会,很多人觉得如果墓碑面积小、占地少,甚至没有墓碑,就是对逝者的不尊敬和不孝,因此家属多会选择“厚葬”。而在国家未强制火化的现阶段,虽然鼓励推行生态葬,但要想真正落到实践,仍将任重而道远。 (记者李邦军 包增光)
一束鲜花、一句寄语,表达的是无尽的思念,彰显的是文明祭祀新风。伴随着滁州市相关部门的持续倡导,市民、群众的祭扫观念已逐渐转变,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没了,传统的烧纸钱现象也少了,鲜花祭祀、网络祭祀、踏青遥祭等祭扫方式成了主流,文明低碳祭扫渐入人心。
图为市民手捧鲜花进入墓区。
清明前夕
来安各界人士缅怀革命先烈
晨刊讯 梨花风起正清明,缅怀先烈祭英魂。清明前夕,来安县各界人士分别来到位于来安县半塔镇的皖东烈士陵园和新四军烈士纪念林,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烈精神。
3月29日,来安县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市管理局的执法人员来到皖东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缅怀先烈。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他们全体肃立,向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默哀,并在纪念塔下重温入党誓词,用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表明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一张张旧影,一件件旧物,带着前来祭扫的人们穿越历史的烟云,重温那段铁血抗战历程;一按按钮,声光电设备将“三打来安城”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祭祀活动结束后,执法人员们还参观了皖东革命纪念馆,瞻仰了革命烈士使用过的衣帽、枪炮、文具等历史文物以及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认真聆听革命烈士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斗争、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大家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心怀感恩,传承烈士们崇高的奉献精神和奋勇争先的革命情怀,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月30日,来安县的少先队员们来到半塔新四军烈士纪念林,缅怀革命先烈,并聆听来安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专家讲述当年新四军二师在半塔保卫战中艰苦卓绝、风餐露宿整整六载,用鲜血和不屈的精神誓死捍卫家园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事迹让孩子们沉浸在对昔日峥嵘岁月的追思之中,一个个高大的烈士形象让孩子们景仰,更激励孩子们珍惜当下,奋发图强。 (苗竹欣)
图为市民手捧花篮祭扫。(资料图)
图为市民抛洒花瓣纪念先人。(资料图)
本版图片由记者李邦军摄
新闻推荐
全椒一建设工程获省“黄山杯”奖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