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全椒新闻 > 正文

100多种多肉植物,有的娇小玲珑、晶莹剔透,有的瓣厚体大、憨态可掬,年轻夫妇转型种植——“多肉”下田 网上追梦

来源:安徽日报 2016-09-2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罗 宝本报通讯员 熊许玮

“这是雪莲、那是玉露、那些是月光女神……”日前,记者走进滁州市全椒县石沛镇的南塘花坊种植基地,7座塑料大棚一眼望不到边。“这些多肉植物深受城市年轻人的喜爱,仅淘宝线上每天交易就有50多单,旺季时月销售额可达3万多元。 ”大棚主人齐勇夫妇俩介绍。

大学毕业后,齐勇一直在合肥经营花卉批发生意,2012年因门市拆迁而关张。 “我家在农村,有广阔的田地,环境也很好,为什么不回到家乡全椒去发展种植呢? ”2013年下半年,他和爱人拿出10万元积蓄在家门口建起了两座大棚,开始“追梦”之旅。经过一年的种植尝试和市场考察,齐勇发现常规绿植市场已经饱和,而多肉植物却深受年轻人喜爱,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便和妻子一合计,果断转型种植多肉植物。

说干就干。 2014年下半年,齐勇把原先两个大棚内的常规绿植全部换掉,又投入9万多元从国外引进40多个最新品种的多肉植物。夫妇二人白天在大棚里干活,晚上就在灯光下研读多肉种植技术书籍,了解多肉植物的发展历史和市场前景,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就上网与同行交流、分享种植心得。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季,齐勇种植的多肉植物毛收入近20万元,纯收入10万多元。夫妇二人信心大增,第二年又一次性建起4座塑料大棚。

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培植,现在种植基地吸引了不少“多肉玩家”。一到节假日,基地里便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选购多肉植物的客人。除了线下交易,随着“南塘花坊”网店注册成功,线上生意更是蒸蒸日上。齐勇索性将电商配货区设在了基地大棚里,在大棚的一端摆放着码放整齐的盆栽多肉植物,另一端则依次摆放着包装盒、包装工作台。这样一来,夫妇二人电脑接单打印、分拣贴签打包两不误,方便快捷、忙而不乱。

“这个配货区主要根据网上订单配货,现在网上交易已销售到新疆、广州、云南、上海、北京、山东等热门地区,每天线上交易最高销售额达到3万多元。”齐勇说,现在年纯收入起码在一二十万元。谈到未来,齐勇说,要进一步扩大基地和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集观赏、体验、生产为一体的生态农耕观光基地。同时,他希望带动周边村民参与进来,共同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G20峰会,热情敬业的“安徽面孔”

来自滁州的志愿者徐军(右)在杭州G20峰会新闻中心岗位上认真工作。本报记者杨竹摄本报记者史力杨竹连日来,B20和G20峰会先后在杭州开幕。为保障峰会成功举办,大量工作人员在幕后辛勤工作,他们中间...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100多种多肉植物,有的娇小玲珑、晶莹剔透,有的瓣厚体大、憨态可掬,年轻夫妇转型种植——“多肉”下田 网上追梦)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