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滁菊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誉,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菊之首,荣获国家无公害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品、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滁菊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一位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他就是滁菊研究所所长龚建国。
“1997年4月,原滁州市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医药公司总经理洪计灵来南谯区调研,向我介绍了濒临灭绝的滁菊,问我可有兴趣。我觉得滁菊是传统地方特色产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只要发展好了,将来一定有市场前景,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也是一件好事,我当时就暗下决心研究滁菊。”4月21日上午,龚建国向记者介绍起他与滁菊的不解之缘。
龚建国说,万事开头难。虽然滁菊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但只是口口相传,留下的文字资料并不多。为此,他找到市一院和二院的老中医,向他们求教滁菊种植方法,并根据洪计灵的指引,到全椒县马厂镇仅存的一个药材基地买回300棵菊苗。“当时,我们像宝贝疙瘩一样‘伺候\’这些菊苗。”龚建国笑着说,因为经验不足,1997年试栽时只存活100多棵苗,收了10多斤鲜花。1998年,他们也只收了70斤鲜花。为了提高栽培技术,他找到科研院所寻求帮助,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做各种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解决了品种提纯复壮、标准化高产栽培、加工制干工艺研究等关键技术。成功培育出了滁菊“99-1”品系,使株型、花期、花形、花色、品质恢复了滁菊的原有属性。现在全市共种植滁菊1万多亩,每亩产量1000-1500斤。
采访期间,不时有农民敲开龚建国的办公室。“不好意思啊,他们是来找我签订单的。”龚建国说,我们现在是订单农业,如果当年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我们按照保护价收购,确保菊农利益不受损失。
记者随机采访一位菊农,他叫黄德良,种植滁菊已经12年。“要不是龚所长,滁菊哪能发展这么快,我们哪能‘翻身\’啊!”黄德良高兴地说,2013年滁菊卖到8块多1斤,一亩地能收菊花1000多斤,纯收入近万元,比种粮食效益高多了,我们村里大部分人都种滁菊。虽然去年没有前年价格高,但是有保护价,菊农不吃亏,我们越种越想种。 (下转第二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劳动者的一天
新闻推荐
为扎实推进“弘扬沈浩精神,建设模范部门”主题实践活动,从严从实深入查摆问题,5月9日上午,市委组织部机关全体干部组成8个联合走访小组,利用周六休息时间,深入全椒县武岗镇中...
全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