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万平方公里的皖东大地,粮食生产又创新高,实现了“九连增”。肥沃的皖东大地,处处荡漾着丰收的喜悦,农家小院到处充满丰收的欢声笑语。
今年以来,滁州市上下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保供给、保增收、保安全”的目标,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要求,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稳”当先,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百姓饭碗。
2014年,滁州市大力实施百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和百万亩籼改粳提质提效行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克服了夏季低温寡照对滁州市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种植业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年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实现了“九连增”,粮食总产达86.8亿斤,比上年增长4.8%。
依靠科技是粮食增产的保障,滁州市把高产创建作为提高粮食产量的一大抓手。由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牵头组织,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在定远县实施“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项目,第一年种植面积就已超过了1万亩。9月30日和10月10日,由湖南农业大学、安徽省统计局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实测验收显示,定远县超级稻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680.4公斤/亩,较全市水稻平均增产224.8公斤/亩,增幅49.3%。
“转”升级,现代农业领唱“特色歌”
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不变的话题。农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创新经营体制机制为重点,突出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市场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化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滁州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今年以来,全市多方筹措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家。组织实施“1348”工程,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742万亩,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建基地406万亩,带动农户77.9万户。开展整大、扶中、促小、引强等培壮龙头企业的晋级行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强劲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龙头企业725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59家和17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13家,新增42家;预计201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超500亿元。
2014年,全市上下稳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创建市、县、乡(镇)三级现代农业示范区81个。重点建设的18家市级示范区(含省级),开展土地整理和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6.7万亩,累计建成72万亩;入驻新型经营主体3095家,经营规模108万亩;完成投资6.4亿元。继天长永丰、全椒襄河、凤阳小岗、来安大英4个省级示范区之后,定远金山、南谯乌衣2家示范区成功晋级第三批省级示范区,全椒县整县域申报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完成省级专家评审。(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日前,经省认定委员会专家评审,全椒县“管坝”、“老尹记”两品牌被认定为“安徽老字号”品牌。同时,该县商务部门积极指导全椒县尹记油厂、全椒县礼庚管埧牛肉有限公司两企...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