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全椒新闻 > 正文

厚重的“乡愁”档案 ——序《腰铺记忆》 □陈学志

来源:滁州日报 2014-11-13 15:2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厚重的“乡愁”档案 序《腰铺记忆》 □陈学志

我是根生土长的滁州市南谯区人,腰铺是南谯区重镇,小时候我经常到腰铺去,因为我的外婆家在腰铺,我的脑海中铭刻着腰铺的美好记忆。这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四的腰铺庙会,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那香气扑鼻的小吃,那锣鼓喧天的文娱演出,年年引动我到外婆家去,到腰铺去。

我自参加工作当办事员开始,到从南谯区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下来,几十年一直都在南谯区工作。南谯区原来是农业区,我在区里许多年都是抓农村经济工作的。那时,腰铺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因为这里棉花种植很有经验,当时全滁县都知道腰铺白洋生产队种植棉花有名。上世纪七十年代,白洋生产队是棉花生产原种队,他们生产的原种供给全腰铺公社种植,腰铺公社产出的棉籽为棉花一代种,再供给全县作为棉花生产的种子用。当时腰铺只有一万多人口,人均种植一亩棉花,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亩棉乡。我几次到白洋生产队探访棉花生产情况,想弄清这里棉花高产,除了种植技术管理水平之外,还有其它什么秘诀。一次,一位老农告诉了我白洋这地方适宜种棉花的原因。他说这里原来是条很宽的河流,名叫白洋河,千百年来,西边花山、龙蟠山冲刷下来的泥土,淤平了白洋河,现在的白洋村庄和土地下面是白洋河的故道,这冲积起来的泥土,土质酥松,养分充足,适宜棉花生长,就如同砀山酥梨生长在黄河古道上一个道理。老农还告诉我,白洋村庄后面那个大土包,原来是座城。听了老农的话,当时我就觉得白洋这个地方古老而神奇。

本世纪初,我主持南谯区政协工作,对全区调研的时间多了。区里在腰铺镇设立民营经济开发区,腰铺镇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开始向工业经济发展,成为南谯区经济强镇,因此政协部门对腰铺镇的关注和调研更多了。通过多次走访和座谈,我不仅对腰铺的今天有了全面了解,而且对腰铺的昨天人文历史也有了较为深度的了解。腰铺是一颗镶嵌于滁州与全椒之间的明珠,新石器时期人们开始在这里生活,南北朝时建薄阳古城,宋朝设置仁义乡,相传《聊斋》中凄美的“画皮”故事就发生在这神奇的土地上。古代这里是州地(滁州)与县地(全椒县)交界处,是县衙前往州府的必经之道,既是南来北往繁华的客栈,也是四邻八乡农贸产品集散地。这里还是军事要地,南有炮楼(碉堡),北有烽火台(大墩)。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众性格。腰铺人既像滁城人——性憨、耐劳、随和、大方,稍有北方人的直爽,也像全椒人——爱学、谨慎、温和、少语,稍有江南人的柔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方神奇的土地哺育了众多志士仁人,积淀了灿烂农耕文化结晶。总而言之,腰铺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2012年11月份,原滁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俞凤斌先生,在南谯区政协副主席袁兆贵同志的陪同下找到我,说要编纂一本有关腰铺“过去”的书。俞先生是腰铺人,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在滁州市宣传文化部门工作,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情有独钟。近年来,他看到腰铺在城镇化建设中,特别是纳入“大滁城”建设规划后,征地拆迁力度加大,许多村庄和一些古遗址消失了,故乡的记忆正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被碾得支离破碎,很是心痛。为了对得起历史、不负时代、造福子孙,对家乡充满无比热爱之情的俞先生,经过充分思考,打算编纂一本书,用文字和照片记录已经逝去或即将逝去的乡愁。他意请我出面,动员曾经在腰铺工作过、生活过的老干部、老同志、老乡亲,拿起笔来,把对腰铺的昨天记忆、亲历和见证忠实的记录下来,用文字和照片把历史腰铺、文化腰铺、美好腰铺、记忆腰铺保存下来,传给子孙,告诉未来。我对俞先生是知根知底的,他从腰铺走进滁城,先后担任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滁州市文化局局长,前几年才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岗位上退下来,这期间创作出版了《朱元璋故事》、《读史阅人录》和《说不尽的朱元璋》等十几本书,由他来组织编纂这本书,我想一定会成功的。我对腰铺是有感情的,眼见拔地而起的楼房,宽阔的水泥路,清澈的自来水,取代了老屋、老路、老井,腰铺连同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和她的故事,将慢慢地模糊,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脑海中情感记忆,我的心也是痛的。所以,当俞先生说出打算,谈了构想,我当即表示赞同支持,并表态愿意发挥余热、当好顾问。我们三人反复磋商,定书名为《腰铺记忆》。现在,在俞先生组织发动下,几十位“腰铺人”同心携手,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一部40多万字、100多张照片的书稿终于编纂成功。

盛世修志,古为今用。《腰铺记忆》是部厚重的“乡愁”档案,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印记、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厚重的人文记忆,她虽不是正统的乡土志书,但她的许多内容都是将来编写腰铺乡土志的宝贵资料。编写史志的意义是存史、资政、育人。《腰铺记忆》记录的腰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史料和资料,具有存史作用。许多文章中所记内容都是为建设腰铺做出贡献的老同志亲历所为,在过去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腰铺人”听党话,跟党走,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建设家乡,造福人民,不为名,不为利,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真人真事,为当今资政,为后来育人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腰铺记忆》既是文化抢救工程,也是惠及子孙的善德工程,对腰铺的未来,对腰铺的子孙将功德无量。

在《腰铺记忆》即将付梓之际,应俞先生之请,写了以上感想,聊以为序。

●琅琊书话●

新闻推荐

张祥安在调研水利工作时强调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张祥安在调研水利工作时强调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厚重的“乡愁”档案 ——序《腰铺记忆》 □陈学志)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