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全椒新闻 > 正文

跨越争先篇

来源:滁州日报 2013-11-28 13:23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跨越争先篇

近年来,全椒县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冲刺第一方阵、打造第一印象”等战略部署,围绕打造“生态全椒”、“文化全椒”、“实力全椒”、“宜居全椒”、“幸福全椒”和“智慧全椒”,坚持科学谋划,矢志跨域争先,奋力冲刺赶超,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亿元,增长10.8%;财政收入10.5亿元,增长26.1%;固定资产投资81.8亿元,增长26.6%;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4413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011元,增长14.8%。

大力建设示范园区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全椒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先行先试、乘势作为、借力发展,重点在建平台、优环境、大招商、强保障上用力发力,示范区建设总体势头强劲。

全椒全面落实市 “1313”工程,谋划实施“2338”工程,围绕“经济实力跨越增长、产业发展提档转型、产城融合展现特色、合作共建取得突破、体制机制健全高效”的目标,狠抓载体建设,提升承接能力。县开发区编制47平方公里扩区规划,启动实施向东10平方公里高桥组团规划,去年以来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建成区面积达11.18平方公里,建成五横四纵28公里主次干道及配套设施,职工公寓、标准化厂房、公租房等已建成使用,标准化厂房四期、公租房二期、青年城配套工程和雨污管网维修工程正加快建设。十字现代产业园编制完成13平方公里建设规划,22.8公里的主次干道全面完工,1802套8.6万平米的公租房已全部封顶,招引富达机电、全大不锈钢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入驻并开工建设。全年确保完成新开工企业10个,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30亿元。城南物流园已完成项目概念性规划、港口规划方案及项目防洪总体规划,同步推进招商和建设工作。各镇工业集中区加快建设步伐,已具备“五通一平”的产业承接条件。

全椒按照“总量要突破、思想要解放、思路要拓展、方法要调整、体量要提升”的要求,突出发挥五大作用(招商引资领导组的决策作用、牵头县领导的帮办作用、相关单位的保障作用、解放思想的引领作用),招商引资见实效有成果。今年以来,新引进项目126个,中广核风电、富达机电、南大光电等48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全椒。

在提升要素保障水平方面,全椒特别是注重解决土地、资金两大瓶颈性难题。土地上,坚持向荒弃村庄要空间、向土地整治要增量、向闲置土地要效益,近年来,共新增建设用地1.14万亩、清理闲置土地5236.87亩、新增标准化农田3.2亩。资金上,强化土地房产等公共资源经营,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政策,组建产业发展等投融资平台,做大城基公司规模,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前三季度,实现新增融资5.64亿元,到位项目资金8.2亿元,有效保障建设和发展资金需求。

大力实施百亿工程 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全椒强化“工业强县、产业富县”的理念,盘活存量、招引增量、孕育海量、吸纳流量、提升质量,力争“工业经济在冲刺第一方阵中当主力打头阵”。近三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总数达108家,今年有望突破125家。

该县深入实施百亿全柴、百亿配套、百亿新业、百企提升千企培植工程四个“百亿工程”,力促企业扩大产能、做大规模、提升实力。1至9月份,全柴集团多缸柴油机产量突破36.96万台,小缸径柴油机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完成产值25.9亿元,增长12.6%;与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关联配套企业达49家,产值55.1亿元,构成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海孚润滑油、美东生物、旭腾光伏等新材料新能源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发展工业经济上,该县既追求顶天立地,又追求铺天盖地。推进全柴集团、天利机械等10家大企业上台阶,君鸿软磁、科昌机械等20家中企业上水平,全信精工、长虹轻纺等30家小企业上规模,年底确保“三上”年度目标。扎实开展“三个一千”活动,县领导主动牵头联系,科级干部聚力帮扶帮办,积极帮助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全面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意见,推动非公经济数量增加和体量膨胀。截至目前,全县新增工商企业729户,总量达2725户,注册资金在亿元以上的达13户。

全椒确定十大重点工业新开工项目、十大重点工业竣工项目、十大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和十大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十大招商引资跟踪项目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抓手,明确目标,分类施策,跟踪推进。前三季度,新签约项目113个、开工项目101个、竣工91个、投产量产58个,形成了较为坚实的工业发展基础。 

大力推进城乡统筹 建设美好新家园

全椒以“融入新滁城,建设新全椒”为引领,规划学苏州,建设学徐州,管理学株洲,拓展城市空间,集聚市场资源,着力产城融合,聚焦重点区域,打造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感强的生态宜居精品城市。

2013年,全椒组织实施了62项重点城建项目,总投资90亿元。京沪高铁站南区欧洲风情小镇、奥莱项目、清明上河图文化旅游街等已完成规划设计,同乐路、纬七路、纬八路已完成路基工程。老襄河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近2000户22万平米的房屋征迁和拆除工作,清淤、护坡、管网等工程跟进实施。南屏山核心区片区改造已完成南广场、笔锋塔、盆景园等7个项目相继建设,城南教育园正式启用,人武部工程正进行内外装饰。全椒生园生态项目正加快建设。启动建设60公里污水管网、30公里供水管网和20公里天然气管网。同步推进各镇重点建设项目,完善设施、提升工程、聚集人气。

全椒按照造林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要求,以八大林业工程(城镇园林绿化、农田林网、村庄绿化、水利及道路绿化和植物园、名人林、建功立业林、庭院林建设)为抓手,助推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5亿元,新增造林4.4万亩,占省下达任务2.41万亩的185%,完成率居全市第一;新增城镇绿化面积127万平米,城区绿地率达34.8%,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4平米。

全椒全面复制滁城城市管理模式,着力实施六城联创工程(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国家环保模范城、省级园林县城、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五项管理工程(数字化城管中心、市场化保洁机制、标准化城管体系、规范化城管体系、一体化创建机制)、六小惠民工程(小街小巷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小菜场整治、三小车换代、卫生小死角改造、流动小摊点治理)和十项提升行动(净化、美化、管理执法、交通秩序、市政功能、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窗口服务、文化惠民、公民素质),推进全椒县城与滁城同品质发展。全椒县城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称号;襄河穿城段治理工程荣获省级人居环境范例奖、获批安徽省首批水利风景区。

大力优化产业结构 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全椒充分发挥全椒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促进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旅游业上,重点建设十大旅游项目、十大休闲设施、十大景点,打造精品线路,形成旅游品牌。全县拥有四星级以上酒店4家,今年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4%和51.6%。

——商贸物流业上,实施百亿服务工程和十大市场项目建设,意大利商贸城、江海新城市广场、万尚新世纪广场、义乌小商品城、瑞祥商业步行街、汉一农贸市场等一批市场项目年底前均可试运营。全县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企业29家。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增长13.9%。

——房地产业上,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大力推进普通住宅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1至10月份,全县在建普通住宅商品房项目27个,新建普通商品房面积74.35万平米,实现普通商品销售面积38.7万平方米,销售额15.5万元。5500套公租房年底主体封顶,2850套18万平米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金融业上,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出台奖励政策,鼓励新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近年来,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1家,创办小额贷款公司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镇村银行1家。

大力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群众幸福感

全椒坚持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三位一体”,把民生改善作为执政使命,努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今年,全椒实施了33项民生工程,对照要求制定方案,落实资金,确保全年投入不少于6亿元。深入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统筹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今年,全县新增就业岗位8500个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建立以困难残疾人、因病因灾群众、家庭贫困学生为重点的救助体系。

全椒按照2020年全面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要求,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新改建公立幼儿园6所,完成职教中心和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促进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运转;总投资2.6亿元的县医院迁址工程主体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2014年上半年投入运营。继续强化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农民工工资“一卡通”发放,实现政府投资类项目全覆盖。新“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预计2014年元旦投入使用。10个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升级。开展“正月十六走太平”、“万人健身走”、“三下乡”、“全柴杯民间花灯大奖赛”等文化娱乐活动,满足群众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统筹抓好科技、体育等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全椒全面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切实化解信访矛盾,完善大信访格局,严肃责任追究,着力在工作下沉上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社会维稳、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群帮教、治安防范、虚拟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城市社区管理等管理机制,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健全五级联防机制,推进全方位立体防控,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改革篇

近年来,全椒县先后实施了九大农村改革:农村乡镇机构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农业产业化服务机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社会管理创新改革。开展了四大改革探索:土地流转、土地换保障、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农村合作资金互助组织。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良好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重点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了以“六大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及农村改革。

大力实施“良田工程”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大干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椒按照“适应机械化种植要求、承接规模化经营要求”的目标,抢抓国家、省土地整治政策机遇,顺应广大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累计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10个,整治总面积达15.49万亩。其中,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6个、10.43万亩,几乎所有整治的农田都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极大地改变了江淮丘陵地貌农田复杂状况,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大兴农田水利,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坚持治水保安,完成53公里滁河标准堤建设、124公里内河整治、65座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滁河河道清淤疏浚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实现了“水治、农稳、民安”;坚持兴水富民,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加一”工程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来共扩挖塘坝1341面、清淤渠道162条548公里、更新改造小泵站157座7652千瓦;坚持清水宜居,实施新老襄河等4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新襄河穿城段成为利防洪、畅交通、水清岸绿的示范工程。

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产小环境。按照“森林增长、林场增效、职工增收、转型发展”的改革目标,巩固和提升国有林场改革成果,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大力实施八大绿化工程,仅2012、2013两年就新增绿化面积4.88万亩,目前全县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全椒县城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现在正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计划到2016年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森林村庄50个、森林长廊130公里,让全椒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拥有牢固的生态农业基础。

大力实施“良制工程”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规模化。出台《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城乡统筹的实施意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流转目标、激励政策和服务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健全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全县土地流转呈现出速度提快、数量提增、质量提优的态势。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40多万亩,占在册面积60%以上,其中:500亩以上连片流转19.5万亩,长安、八波等17个村实现整村流转,已经形成优质稻米、高效畜禽、无公害蔬菜和花卉苗木等千亩以上规模化基地20多个。

发展新型主体,加快农业组织化。按照“扶持、培育、规范、提升”的思路,加大政策服务和制度建设,支持社会主体领办或联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农机、植保、种子、农技等生产型组织,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完整服务。目前,全县各类规模种养大户2868个,注册家庭农场1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66个,带动农户6.5万户,占全县农户近一半。

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全面实施“龙头集聚、产业集群、开放驱动、项目带动、创新推动、合作联动”六大战略,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引导城市资本下乡,鼓励工商资本务农,招引龙头企业入全”的实践新路,全县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6家。温氏集团、雨润集团、辉隆集团等一批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相继入驻,禾富集团、合肥富邦置业等一批优秀工商企业来全投资农业。

大力实施“良法工程” 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能力

着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撬动作用,提高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68万千瓦,28个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农业机械1854台(套),农业机械化率达78.5%。去年推广机插秧24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2.8%。抢抓农业物联网试点县建设机遇,精心谋划、大力实施,

完成县级主平台和5个示范点的建设任务,今年3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并发挥积极作用。

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把现代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推广适用良种良法,水稻、小麦、畜牧、水产良种率分别达98%、97%、97%和96%;测土配方全面应用,工厂化饲养占商品量的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30%。企业成为农业科研的主导力量,铁皮石斛低温抗性、北美海棠适应性栽培、霜稻收割机加工等技术成功研究并示范应用。

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目前全县拥有农产品品牌近40个、安徽省著名商标5个、无公害农产品60个、绿色产品15个。“生态粮仓”的品牌效应正逐步放大。

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

全椒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强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抓谋划定规划。对接市“1313”组团,谋划“2482” 空间布局,到2016年完成20个示范村、4个精品镇、8条生态走廊、2条环线建设任务,到2020年完成90%的中心村和50%的自然村改造建设任务。去年首批选择55公里环线区域和6个示范村,按照“珍珠项链”模式实施建设。

——抓配套治环境。全椒美好乡村按照“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安全房、栽幸福树、享生态居”的标准实施改造建设。目前,已完成7个村、3个街道和2300多间危房的改造建设,实施了一环线4个镇41个村的镇村保洁市场化工程,全面启动13个旧村改造建设,计划到2018年全县改造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抓产业促发展。把产业发展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支撑点,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方式,着力把美好乡村打造成特色产业示范点、经济增长示范区。目前第一阶段在一环线上,已基本形成十大产业基地、十大旅游景点,极大地促进了美好乡村建设,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

——抓文明促提升。实施社会管理十大创新工程,建立村规民约和村民调解机制,开展美好家庭户、新风文明户评比活动,加强传统优秀文化和文明生活方式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和谐乡村创建行动,系统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景观风貌和人文资源,营造和谐共处、文明时尚、生活健康的宜居环境。

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程” 加快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全椒积极顺应和承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谋划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84861”工程,通过农业招商和扶持培育,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在参与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的基础上,向二三产业延伸。结合土地置换、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治理、美好乡村建设等项目,形成高标准连片农田,为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条件。目前,襄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面积3.6万亩,规划建设优质粮、良种繁育、生态园林三大基地,辐射周边3个镇11个行政村,总面积达13.6万亩;荒草圩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面积2.2万亩,规划建设一心(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一庄(苏州园林式生态农庄)、二园(稻米加工园、农副产品加工园)、五区(生态养猪场及有机肥加工区、林下养鸡区、生态鱼虾养殖区、无公害粮食种植区、品种试验和展示区),辐射周边3个镇8个行政村,总面积达9.3万亩。健禾、峨嵋、牧龙山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正按照规划设计加快建设。

大力实施“农村管理创新工程” 加快完善农村新机制

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现代农业,重在制度建设、贵在机制创新。近年来,全椒重点在“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完善村民自治,力主民事民办。建立村民理事会制度,由村民理事会牵头承办需要筹资筹劳的项目或事务,并全程参与重点工程建设,监督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承领卫生保洁、矛盾纠纷调处、公共设施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完善一事一议,推进民办公助。对村民急需解决的村内集体公益性项目,实行“民众自办、财政补贴、村民自筹”的建设模式,去年财政投入近1000万元,带动村民自筹资金近2000万元,有效缓解农村集体公共建设投入不足的难题。

探索公投民用,实行自建自管。以农村公共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对道路、公厕等公共项目由财政投入,村民自建自用;对集体共用性小型农村设施实行“自建、自监、自管、自用”,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节约建设成本,保障工程质量。

推行项目资金序列管理,整合使用。近年来,我们整合分散在财政、发改、建设、国土、交通、农业、水利、林业、农机、环保等10多个部门项目资金近12亿元,集中投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叠加效应。

实行订单担保,金融支持。探索实行合作社和农场凭政策性粮食收购企业出具的粮食购销合同或自主性粮食订单或农业保险单作为质押物向金融部门贷款的融资方式,去年春华农民合作社通过与金成米业、绿叶粮食建立订单担保关系,从县农合行贷款400多万元,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建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采取村民入股联保的方式,为村民解决农业生产资金。目前,石沛联盟资金合作社已发展股东195户,吸纳股金312万元,发放互助资金252万元。

发挥公共服务主体作用,支持和促进社会服务专业化、多元化。引导和鼓励社会主体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目前,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社达17家、农机合作服务社达28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流程服务。试行土地增减挂钩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出台“土地换保障”政策,有效提高农民进城的保障水平。推进农村市场化保洁机制,一环线范围内的保洁工作整体外包,有效解决了卫生无人管、创建一阵风的难题。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交通、通信等领域,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一步,全椒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坚定信心,提振精神,更好更快地抓好各项工作,在建设美好新全椒的征程上聚焦聚力,铿锵前行,在加快实现滁州梦的伟大进程中当先锋、做表率、作贡献。

全椒县经济开发区 

襄河文化公园长廊夜景

招商引资壮大了全椒工业实力——全椒金富康电子

全柴多缸机生产线

土地流转让全椒农业实现了规模经营——辉农现代农业 

农民工创业园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夙愿  

农业转型升级让农民走上富裕路——马厂葡萄园

南屏山核心区改造——夜幕下的笔峰塔金碧辉煌

新太平桥风光

黄栗树风情旅游小镇

天利动力试机车间

(陈通 史平忠 王 敬/ 文   金明/图)

新太平桥两岸风光

新闻推荐

全椒开展“赠党报送温暖”活动

全椒开展“赠党报送温暖”活动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跨越争先篇)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