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老城区的凤阳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前身是1893年创建的“淮南书院”,后数易其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定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2004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凤阳中学显得拥挤、“伸不开手脚”。
2009年11月27日,一个载入凤阳史册的日子。凤阳县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了《凤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意县人民政府提请审查批准凤阳中学新校区建设方案的决定》。2010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凤阳中学新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钱家广任组长,16个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专门负责新校区建设工作。
2010年4月,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决定由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承担图纸设计任务。在规划设计时,将新校区规划为一个不断生长的绿意文化动态发展过程,其环保型、智能型的校园环境和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集中体现了设计者将之建成教学互动、资源共享、高效运作、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工程由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施工承建。
领导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76万干群寄予厚重期望
一下子投资4亿多元用于一座中学校园建设,这是凤阳县历史上的第一次,是该县基础教育实现冲刺全省一流目标的坚强物质支撑,是实行“科教兴县”战略的重大举措。她凝结了从省、市、县党委、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对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太多的关注,寄托着全县76万父老乡亲厚重的期望。
2013年4月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学军在视察凤阳中学新校区建设时非常高兴、非常振奋地表示:“我还没有看到过县级中学有这样的建设水平,凤阳中学不仅规模大,而且设计风格、平面和立体布局都非常好,这也反映了凤阳地方传统文化,反映了凤阳重文尚德、重视教育,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的(凤阳改革)发展成果。”王省长要求社会各界要创造性地予以大力支持,加快建设新校区的步伐。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海英,省政协副主席韩先聪,市委书记江山,市长张祥安,市委副书记孔晓宏,以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多次亲临调研指导。
自工程开工以来,张勇、米德成、何开春、钱家广等县几个班子领导以及新校区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经常到建设工地检查调研,重点协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求抢进度、保安全、保质量,确保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凤阳县府城镇的负责同志和当地群众也给予大力支持。
2011年5月4日,在紧张进行正常教学的同时,县教育局、凤阳中学抽调10多人成立现场工作组,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现场工作。
然而,工程还没开工就遇到了一个个大难题:当地农户因为土地赔付款问题阻挠施工机械进场作业;场地里一农户迟迟不肯拆迁……领导小组数次登门,经过宣传引导、让其亲友劝说、告知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强拆决定告知等7个程序,最终依法实施强拆。
抢抓工期,质量和安全第一,打造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小区
在一片土地上建设这样浩大的工程,可以说是“处处有难”。钉子户刚拆迁完,老天又开始闹起了别扭,连续三个月的阴雨天气,工地所有人员、机械苦苦等待……连续阴雨造成场地“三通一平”时的10多万方土方浸透了雨水无法装车外运,为了保证如期开工,雨一停歇,施工方就把土方翻堆沥水,拉来沙石铺设便道,同时挖沟排水,组织了上万辆车次把土方抢运出去。
2011年8月1日,凤阳县教育史上最大的工程奠基开工了!张勇、米德成等县领导亲自来为基石挥锹培土,恳切地表示,一定要把新校区建成凤阳教育、政务新区乃至全县的形象工程、精品经典工程。
县委书记张勇、县长米德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钱家广等县领导每周都要到现场办公,殷切叮咛:“建一座工程、树一座丰碑!不管有多少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必须确保新校区建设顺利进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校园工程,安全至上。新校区规划建设包括科技实验楼、教学楼、图书办公楼、艺术楼、体育馆、食堂、学生宿舍等13栋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13万平米,工程面大量广、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方建立了20多项制度、暂行办法,规范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五大类24项工作流程,项目部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专业人才就达53人,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
新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县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办公室和新校区现场工作组也相应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组,还聘请了杭州市城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为工程监理,同时还聘请了全椒县质监站原站长方言正担任技术顾问。
在抢抓工期的同时,新校区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严把“关口”。
一是原材质量关,所有原材进入施工现场时,施工单位要进行初检,建立进场登记和使用台账,明确记录每一批次材料进场的时间、数量、使用部位等相关信息;由建设、监理、业主单位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见证下进行全数退场。2012年4月,新进一批水泥砖从车上掉下摔碎了,细心的质量监理人员立即叫停下货,在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共同见证下抽取样品送检,结果为水泥砖抗压力较差,一车5000多块水泥砖全部退场。自2011年8月11日至今,新校区项目部购进的数百批次钢筋、水泥砖、塑钢等材料全部按照严格规定取样送检,2011年8月23日进场的一批1.289吨钢筋也一样送检,程序、项目一个不落。县建设局建筑工程试验室全天候服务,送检样品随到随检。
二是现场监管关。改变传统的巡查和抽查等建筑质监模式,严格贯彻“班组自检、劳务公司交接检、项目部复检”的三级质保体系,以“设计图纸、技术规范”为监管标准,挖槽沟、扎钢筋、打桩、浇筑等关键节点,工程监理、业主代表等单位到场旁站;县建设局质监站专人全程参与,严把工程部分验收关和问题整改关,强化全程质量监管,并细化到每一个关键节点,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三是严把安全生产关。工作台账记录表明,项目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每天至少组织一次建筑工程质量的专项巡查,坚持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的工程施工质量抽查制度,另外,县里还随机组成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巡查、抽查、突击检查,确保深基坑施工、高空作业等专项编制规范,安全施工。在科技大楼大门厅建设施工过程中,项目监理倪劲松发现施工脚手架里侧防护违反安全规范,没有搭水平维护和垂直维护,倪劲松立即通知施工方暂缓施工,同时跟甲方代表、县建设局质监站联系,让施工单位停工整改,直至合乎规范。
自动工的那一天起,新校区所有参与方就把工程目标定为创安徽省“黄山杯”优质工程,建设工程质量放在了“第一”的位置。
施工单位负责人赵峥嵘:“工程用了很多新型建筑材料,比如:窗户外层玻璃具有防紫外线功能,内层玻璃是钢化处理具有防破损功能,且两侧玻璃透光隔热性能都很强。墙体改变了原来常用的泡沫板隔热做法,改用水泥砂浆加德国新型隔热材料,从立柱、横梁到窗户都体现了环保节能新科技理念。”2012年4月17日和29日,凤阳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先后通过了省市建筑工程质量专家评审小组的检查验收,顺利通过省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小区”验收。校长张立阳感慨地说:“在质量问题上我们卡得很紧,质量是生命线啊!”
项目监理倪劲松介绍:“我们下发整改书面、口头通知300余份,施工方能够积极配合整改。400多亩土地上13万平方米的建筑工地,在两年时间里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对于有很多高空作业的建筑工地来说是很难得的……”
倪劲松说,县领导是每周都来工地,县效能办经常夜间组织记者来督查,他从未遇到过像凤阳这样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
把责任和原则交给工地,新校建设和老校区教学两不误
施工单位负责人赵峥嵘说:“县委、县政府领导对这个项目的关心和支持从未间断过,遇到小事情立即现场办公解决,遇到其他难一点的问题,连夜开会,最多三天就能着手排除;每年节假日期间,都亲自或派人员来工地慰问我们,在我们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时候,紧急拨付6000万元进度款,保证了工程如期推进。”
凤中人把责任和原则全交给了新校区建设和教学工作。
校长张立阳每天只要有一点空闲,就跑十里路赶到工地,跑遍每个角落,一张原本白皙的脸膛被晒得黝黑,两年下来整整瘦了20斤,就连工地上的工友都说张校长“乍一看还以为是哪儿的村民呢”。张立阳仍然一副阳光灿烂的笑容,透着豪迈和坚毅:“我们成立了现场工作组,委派一位副校长驻现场工作,又聘请顾问,一边学一边干,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都成了行家,在工程建设上能够监督到位。教学上,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质量上,今年高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到了教学质量、声誉和建设工程进度两不误。”
副校长万勇两年多来没有顾得上去看一眼在大学上学的孩子、没帮着妻子做一点家务事儿。刘忠友等10位老师,在两年前就把自己捆在工地上了,望着鳞次栉比的13座楼宇,感慨万千地说:“能投身到这样宏伟的建设中,见证这激情时刻,真的很满足!”
凤阳中学新校区100个教学班,可同时容纳5000名学生。那一座座建筑,充分展现了互动、自由、便捷的现代中学校园特点,那一簇簇翠柏绿树、茵茵绿地和波光粼粼的湖面,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人们庆幸绿意在这里交融,人文在这里弘扬,关爱在这里体现。
为保证这座学校的交通方便,这里开通了专门的1路、5路公交线路。自8月份起,全校4000名师生在舒适、方便、环保的新校区,开始感受首批入驻者的自豪。
百年老校享盛名,移址新建展新姿。
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给了凤中人多么大的鼓舞!在凤阳中学新校区,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笑意。他们有理由快乐地笑,幸福地笑,豪迈地笑。正如王学军省长视察新校区时所说:“作为凤阳人看到自己的子女在这样的学校就学,肯定是十分高兴和支持的!”凤中人将更加努力开创凤阳中学各项工作新局面。这座壮丽雄伟的新校区,为每一个凤阳干群开创更美好的明天而存在! □撰稿:马顺龙 章 刚 俞泽琥
新闻推荐
全椒技能培训提升企业职工“正能力”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