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全椒新闻 > 正文

幸福无处不飞歌 ——滁州撤地建市20周年民生工程建设巡礼 本报记者李 慧

来源:滁州日报 2012-12-06 13:3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幸福无处不飞歌 滁州撤地建市20周年民生工程建设巡礼 本报记者李 慧

20年前,市民见面打招呼的口头禅是:“你吃了吗?”现在人们流行问:“你幸福吗?”

如果拿这个问题问滁州市民,回答是肯定的。当滁河的水从长江支游流至此地的时候,冰冷的河水也变得温暖起来。沐浴着冬日的暖阳,行走在柳丝飘拂的清流河畔,有一种幸福感由内而外散发。这座与南京同城化的魅力新家园,政通、人和、景美、民富、城兴……在这里,幸福像鲜花一样盛开。

幸福并非从天而降,幸福来自党委、政府的惠民事业,来自日益缩小的城乡差距,来自辛勤劳动挣出的殷实生活。如果把20年来的发展比喻成一本书,翻开记载着滁州发展的每一页,一个温暖的字眼跃然纸上——民生工程。

20年间,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福泽百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个温暖民心的好政策接连出台,一项项惠及百姓的好措施落实到位,一幅幅百姓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20年间,滁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0.49亿元,是1993年88.4亿元的9.6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18元,是1993年2399元的7.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017元,是1993年761元的9.2倍;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也从最初的2.81万人增加至今天的7.75万人;2011年,滁州入选“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居民“幸福感指数”荣膺全省榜眼。

就业·创业 吹暖民心的春风行动

“我们才开始创业,只靠积累的那么一点资金,厂房、设备、招工这一套流程下来,资金根本就不够用,创业园解决了我们的场租和启动资金问题,给了很多优惠条件让我们先干起来,三年后走出创业园,我们就成了真正的小老板。”全椒县石沛镇农民工创业园里的小老板梁本洋兴奋地告诉记者。

梁本洋是全椒县石沛镇村民,在深圳打拼几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市场资源后,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11年4月,他选择回乡创业,入驻石沛镇农民工创业园,投资200万元成立了安徽英拓电子通信有限公司,生产光缆和皮线缆,产品广销北京、南京等地。目前企业有职工30多人,都是石沛镇的乡邻乡亲。(下转第六版)

这个由政府专门为返乡农民工兴建的创业园,已让200多位返乡农民工尝到了在家门口创业和就业的甜头。这里除了给予注册条件放宽外,一律馈赠“三大礼包”:免收三年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免缴物管费、卫生费等管理性费用;减半缴纳场地费,适度减免水电费。另外,对于自筹资金不足的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贷款等扶持。

在加快推进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工作中,滁州市把促进就业放在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位置,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就业发展为经济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一条新路径,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实现了良性互动。

2011年,滁州市生产总值达到850.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25.8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0亿元,招商引资达1060亿元。与此同时,滁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从2009年的全省第14位上升至2011年全省第1位;2011年,就业实名制登记11.04万人,滁州位居全省第一,占全省就业登记人数的51%;全市离校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2011年进入全省前列,完成帮扶人数全省第一;支持自主创业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带动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超过历年发放累计之和,2011年目标任务完成度达199%,全省第一;全市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人数由2010年的0.35万人,提高到2011的0.55万人。

教育·健康·文化 享受城乡均衡的公共服务(小标题)

2008年,定远县张桥镇建起了公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虽然占地面积只有2.8万平方米,但它能给予的,却是300多名留守儿童安稳的“家”。

“早上除了稀饭、油条、糍粑等主食外,每个学生还另加一个鸡蛋。中午是四菜一汤,其中两个是荤菜,每天保证不重样”,张桥镇留守儿童学校爱心妈妈张晓玲老师谈到孩子们丰盛的早餐和中餐,高兴的说,学校公寓楼里配备了浴池、开水房、洗衣房等,为了方便学生们娱乐活动,学校还修建了4000平方米的水泥广场。

在来安县舜山镇“平安希望小学”,校园里传来琅琅地读书声。手捧着免费课本的5年级学生侯旭很是珍惜这个安心读书的机会。侯旭利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但因为父亲常年患病,母亲靠做临工贴补家用,家庭生活很是贫困。学校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不仅帮其申请了“两免一补”政策,还为他减免了其他费用。

2011年,滁州完成建设383个留守儿童之家、34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2个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全年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2.5亿元,为47.9万名在校学生免除学杂费,为43万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7000名贫困寄宿生领到生活费补助669万元。为高校和中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3375万元,解决了4.1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

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上,滁州市出台了“全民健康计划”。根据计划,全市将建设各级、各类体育场地2200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城市街道规划建设“一房一场”, 即50%以上的城市街道建设一个健身房、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农村建制村规划建设“一场两台”,即50%以上的农村建制村建设一个标准水泥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县级以上政府所在城区规划建设10-15分钟健身圈。

全民健身活动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作为全民健身工作主力军的单项体育协会,滁州市目前有19个,且每个协会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如市游泳协会组织开展的“正月初九深秀湖冬泳表演”已走过6个年头,成为琅琊山庙会一道靓丽的风景。据了解,目前“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滁州市直机关趣味运动会”已经被评为“安徽省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滁州市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将其例入全市60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7个。

“90年代建市初期,文化站在镇政府公共办公室里仅有一张办公桌。只有春节才能搞点文化活动,百姓参与的机会少之又少。现在建成后的文化站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包括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厅等。”谈起文化站的变化,南谯区施集镇综合文化站站长许萍津津乐道。

住房·养老·社保 全方位保障带来安全感(小标题)

2011年末,龙池街地块房屋征收工作正式启动,周传梅一家五口人搬出挤了十多年的53平方米的房子,住进龙蟠小区的安置现房。原先同住8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在房屋征收工作组的帮助下,也成功在同一小区申请了廉租房。困扰多年的住房问题一朝彻底解决,50岁的周传梅一下子觉得生活如此美好。

2008年以来,滁州市构筑了以棚户区改造为主导、以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为重点、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扩大补贴范围为补充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截止2011年,滁州市累计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5.56万套,用实物方式解决了近1.55万户城镇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还有近1万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

走进南谯区乌衣中心敬老院,干净平整的水泥路两旁花红柳绿,碧草如茵,一排排白墙红瓦崭新的楼房映入眼帘,整个敬老院清幽雅致,犹如一座大花园。

今年64岁的五保户老人张英余在这里安享晚年。他来这里已经4个年头了,吃穿住行全由敬老院承担,每月还有几十元不等的零用钱。闲暇时间,他还去活动室,与其他老人下棋、打牌、听小曲,生活好不惬意。张老高兴地说,没想到老了还能享到政府的福,现在居住生活条件比年轻时还要好。

2008年,全市乡镇敬老院为140个,床位9507张。自2009年,五保机构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以来,全市共投入1.3亿元新建、改扩建了98所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7827张;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由2005年的2302人增加到2011年底的13307人,集中供养率由2005年8.1%提高到48%,集中供养标准由2005年的年人均800元提高到2011年底的年人均2662元,分散供养年人均达到1881元。

生活的安全感还来自生病了也有保障。“以前上一趟医院,要花3000多元,现在只要1700多元,新农合报销后,个人只要掏300元左右,花费还不到过去的十分之一,我们老百姓的负担真的是减轻了不少。”自从来安县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看病便宜得让该县大英镇广洋村的村民谢兆志有些惊讶。起初,他每回住院都要花去全家大半年收入。

当前,滁州市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347.6万人,占应保人数的99.19%。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8.03万,参保率也高达98%以上。与此同时,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共完成95所乡镇卫生院和1042个村卫生室项目建设任务和设备配置;完成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任务,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正在变成现实。

为孤寡老人过节(资料图)

新闻推荐

全椒供电积极应对寒冷天气

全椒供电积极应对寒冷天气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幸福无处不飞歌 ——滁州撤地建市20周年民生工程建设巡礼 本报记者李 慧)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