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茵
“阅世几沧桑,溯艰难百战平吴,青史垂名,列传应随先太傅;环滁好山水,知魂魄千年思沛,丹旆归葬,遗黎争吊故将军。”这幅挽联,是民国七年(1918)李经羲挽淮军名将、浙江提督吕本元的。李经羲(1859~1925),字虑生,号仲仙。安徽合肥人,曾任云南巡抚、云南讲武堂总办、云贵总督、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李鸿章弟李鹤章之子。对蔡锷、朱德均有知遇之恩。李经羲在上联中说吕本元一生的功绩,应该青史留名。先太傅即李鸿章,吕本元是李鸿章的心腹爱将,一生追随李鸿章。下联是说吕本元去世后,归葬滁州乌衣,当地父老乡亲凭吊祭奠一品将军的场景。
道光25年(1845),吕本元生于滁州乌衣。自小父母双亡,吃尽苦头,成人后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但是,他对故乡非常热爱,一生都保留着滁州的饮食习惯。吕本元宽厚待人,对家乡父老非常照顾,即使是幼时对他不好的亲属也不计前嫌。至今,乌衣老街还遗留着他的故居。本文主要介绍吕本元与滁州乌衣的故事。
滁阳
CHUYANGMINGXIAN
1
忠厚待人家风和睦
吕本元幼时曾有一童养媳,咸丰三年(1853),吕本元跑反与家人失散,童养媳被卖。吕本元先后娶两位夫人、一位侧室,共有五女一子。结发夫人贺氏是乌衣镇贺家庄人,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在第五胎生儿子时难产而死。故吕本元给儿子取名宽五。其时吕本元在天津马厂练兵,就把宽五送到乌衣舅舅家抚养。几年后,吕本元续娶了吴氏夫人,才把宽五接到天津。为报答舅兄的恩情,吕本元买了一块农田,让舅兄耕种,并让宽五为他养老送终。吴氏夫人生一女,三岁时夭折,因此悲伤去世。吕本元就把服侍吴氏的婢女扶正作为侧室(姨奶奶),姨奶奶生了一个女儿,按吕氏家族姐妹排行第九,取名兰九,乌衣人称“九姑”。吕本元家风很好,妻妾、嫡庶之间和睦相处。吴氏夫人待贺氏所生的儿子宽五视如己出。姨奶奶待宽五的孩子如亲孙子,吕宽五的妻子韩氏生第五个女儿素琳时,身体不好。姨奶奶便带着九姑亲自把素琳抚养长大,还拿出私房钱给素琳办嫁妆。吕素琳于1948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当年考入国民政府考试院人事处。1949年与其夫梅可望一起赴台湾,曾任东海大学妇女会会长。梅可望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硕士研究生,曾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法规司司长(中将)、中央警官学校和台湾东海大学校长。
吕本元经常教导他的儿女要体恤穷人,要忠厚待人。他常说:“房屋田地不是我的财产,能有孝亲、尊长,维持好门风的儿孙,才是我的财富,而且是无价之宝啊!”他自己在待人接物上尤其宽大为怀,给子孙们留下好的示范。勤务兵张贵升、副官刘廷魁一直跟随吕本元,共同经历了战火硝烟,这两个人去世后也葬在吕本元墓旁,其家属由吕家抚养。
吕本元的儿子吕宽五,字敬敷。按照吕氏族谱“秉大长敬,如天化泰、福寿永康、唯善至宝、万世名扬”的世系,吕本元是长字辈,吕宽五是敬字辈。(乌衣吕氏祠堂在吕何杨,吕氏族谱原保存在吕如余家,1960年前后遗失。)吕宽五早年在吕本元创办的浙江巡警学堂毕业,曾任宁波统捐局局长,后调任湖州。因吕本元年老多病,吕宽五也生病咳血,遂辞职回家休养。吕宽五秉承父亲遗训,对家族宗亲和佃户们都很好。据《岁月留痕》一书记载:有一年岁末,吕本元家的佃户带了土产前来宁波看东家,吕宽五请他们吃饭看戏,给他们买了几匹当时时兴的阴丹士林布,还有城里人时兴的毛线衣、卫生衣,游玩几天临走时又送每人一只金戒指。
吕宽五娶妻山东德州人韩氏,生了三个儿子、六个女儿。曾孙吕天纵现居南京。
2009年,访吕本元墓
2
乌衣渡口尚留故居
吕本元故居位于乌衣老街清流河渡口附近,是一个三进平房的院落。2009年,民国时期曾租住这个房子一部分做生意的徐家后人徐业文(琅琊区文教局原副局长),亲自带笔者和时任滁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祥林、市文物所所长朱应文,前往乌衣老街现场指认故居,其时故居已几转其手,但是规制没有改变,房屋也保存完好。后房主搬到别处居住,故居无人打理,十年风雨侵蚀,已破烂不堪,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亟需保护。近年来,乌衣老街拆迁,故居也在拆迁之列,吕氏宗亲吕天文及时电话联系了笔者,我当即向区长姚志江报告,得到他的重视。在邵长玲副区长和区文化旅游局领导的操作下,吕本元故居得到保护。这个院落应该是吕本元发迹之后盖的。因吕本元出生普通农家,父母留下的房子不会在镇上。而且吕本元父亲兄弟五人,即使分家也不会有这么多房子。
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吕本元曾有两个阶段居住于此。一是曾休假一月居住于此。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初七日,吕本元自直隶提督调任浙江提督。赴任前向朝廷请假一个月,回滁州乌衣老家修墓。骆宝善、刘路生编《袁世凯全集》第十卷中有“三月十八日,袁世凯奏折:‘提督吕本元请修墓后赴任片(请假一月)’”的记载。据吕天文介绍,吕本元这次回家给乌衣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乡人多年谈资。他骑着一匹大白马,威风凛凛。马跑得飞快,遇到池塘直接就“漂”过去了。吕本元三月初四从天津启程,五月十七日到家,将先人的坟墓修整祭扫,六月十九日自滁州出发赴宁波(提督府设在宁波鄞县)接印。八月初七日,曾国藩的女婿、浙江巡抚聂缉椝上奏折代为销假(奏折今藏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杜宏春教授提供)。从这次吕本元在乌衣休假一个月的情况看,吕本元故居应该在这之前就已建好。
二是退休回乡,居住于此。宣统二年(1910年),浙江省议裁绿营,新军改制,吕本元筹划布置就绪,尤其重视被裁撤的绿营旧部官兵的生计。宣统三年,朝廷授吕本元陆军第21镇统制官、陆军副都统衔(见《宣统政纪·卷50》)。1911年4月,吕本元以年老体弱,不适应新军工作为由向朝廷提出辞呈,6月退休后乘船回到乌衣老宅居住。因人口众多,老宅住不下。又在南京的长乐路弓箭坊和汉府街购买了房屋两处。据梅可望介绍,“弓箭坊是三进民房”,吕宽五和子女曾居住于此。汉府街吕宅是“一座清代爵爷的宅邸,亭台楼阁,水池花榭,一应俱全。后来租给国民政府内政部禁烟委员会办公”。吕宅门前的两个石鼓今存于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
辛亥革命后,清朝遗老的财产被查封,吕本元在宁波天封桥的房子也被查封。幸好吕本元在辛亥革命前四个月已经退休,并没有与革命军发生冲突。为感念吕本元在乱世中为保卫宁波人民所做的贡献,1912年2月25日,宁波著名乡绅虞洽卿、朱葆三、夏启瑜等联名致电孙中山,请求发还吕本元的宁波住宅。后来宁波乡绅到滁州来把吕本元接回宁波居住。
1917年,吕本元的身体已逐渐衰弱,几乎不离床铺了。家人考虑现住的天封桥6号房屋不够宽敞,就搬到离原住址不远的君子营,该处大门外有大操场,办丧事时可以用来搭台、拉帐篷、接待来宾以及安置军乐队。1918年4月19日上午8时,吕本元在宁波鄞县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有资料说吕本元死于1910年,有误,参见拙文《吕本元生卒年考》)在家停柩至五七,开吊三天后出殡。吕本元在各地的部属带着队伍前来祭吊,痛哭失声。大呼:“军门啊!军门啊!”都亲自执绋,极为恭敬。出殡时路边到处都有“路祭”,车、马、轿子、人群,塞满了道路。灵柩暂寄宁波江北岸四明会馆,第二年,吕宽五扶柩归葬滁州乌衣杨庄。与吕本元一起安葬的还有贺、吴两位夫人的墓,一前两后成三角形制。吕本元墓面对着一个月牙塘,坟前有高大的墓碑、石供桌等。有韩姓夫妇自宁波跟来滁州,看护吕本元墓。据吕素琳介绍,吕宽五把吕本元的事迹印刷装订成册,分送亲友。可惜1966年破四旧时都散失了。当时颇负盛名的“盛太师”撰写了吕本元的墓志铭,“高太师”缮写后刻碑。可惜吕素琳已不记得“盛太师”、“高太师”的名字了。2009年,乌衣镇文化站站长袁正英采集到吕本元墓碑残碑一块,今存于南谯区文化旅游局,碑文文字待考。
2009年,笔者在《皖东晨刊》上发文寻找吕氏宗亲,吕何杨村的吕天文(今年89岁)和袁正英亲自采访了宋志友等人,将采访资料送给了笔者。据宋志友介绍,吕本元墓就在他家的棉花田附近。1966年,吕本元墓被红卫兵破坏,棺盖撬了一天才开,吕本元身穿官服,尸身一点未坏,白胡子还在风里飘动,可以看出吕本元是个高个子。墓里有一个旱烟杆和烟袋,小布袋装着绿豆、芝麻等杂粮,还有一块玉。2004年,乌衣梁庄的吕天文(与前一个吕天文同名)到杨庄来给吕本元盘坟,宋志友家原是吕家佃户,其妻也与吕氏有亲,于是三个人忙了一天,把坟盘好。此后,他们每年都来扫墓。2017年,乌衣镇拆迁,南谯区姚志江区长亲自安排,乌衣镇政府帮助迁坟安葬。2018年清明节,吕本元的曾孙吕天纵回乡祭扫。
购置田产造福乡亲
吕本元出身贫穷,自幼养成节俭的习惯,不肯浪费任何东西。不嗜烟酒,只爱喝安徽名茶“六安瓜片”。吕本元官居一品,俸禄很高,军营里花费很少。平时省吃俭用,再加上在抵抗外侮中屡立战功,朝廷赏赐较多,集聚钱财后在家乡购置田产达3000多亩,主要在乌衣镇杨庄、梁庄和来安县广大乡一带。田产由其侄子吕芷堂和侄孙吕完白等负责管理。平时租给农民耕种,租子收的很少。每遇灾荒便给予减租,甚至全免。交来的租子还给侄子、侄孙们一部分,鼓励家乡子弟读书,侄孙吕金吾后来考上了金陵大学。吕本元还介绍侄子们到县城工作,让他们自食其力。
尽管有3000亩土地,由于租子收的少,吕宽五家仍然不宽裕。吕本元死后,为补贴家用,吕宽五除了把南京的一处房子租出去外,还把乌衣老街的门面房子租给徐业文家开店做生意,自己家住后进。1949年土地改革的时候,吕宽五守着一箱子的田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工作队斗争吕宽五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据吕素琳介绍,第一天吕宽五被带到台上,其三女儿吕素玮怕父亲身体吃不消,就到台上搀着他。工作队员说:“你不是地主,跑上来干什么?”吕素玮说:“他是我父亲。”工作队员又说:“你还不与他划清界限,还要父亲女儿的。”吕素玮说:“我和他父女关系是已经定了的,再划也划不开了”。第二次斗争会时,吕素玮又自觉地搀着父亲走到台上,没料到工作队员和蔼地对她说:“你们回去吧,他的事情已经调查清楚了”。原来,吕家佃户纷纷去向工作队反映“吕家待人宽厚,不是恶霸地主”。吕家后人说,这是吕本元的仁爱之心护佑了子孙。
3
清流河畔归葬杨庄
4
5
滁州风味的“军门菜”
西涧周刊微信公众号
欢迎扫码关注
吕本元虽然多年在外,故乡情深,仍然保持着滁州的饮食习惯,尤其爱吃滁州农家小菜。吕本元晚年任浙江提督,贵为一品,人称“军门”。经常待客的两道滁州菜一是“涨蛋”,一是“蜂巢豆腐”。厨子送菜上桌,会对客人说:“请多用一点,这是军门菜”。客人会笑着说:“今天有幸了。”“涨蛋”即涨鸡蛋,“蜂巢豆腐”就是冻豆腐(豆腐冻后有很多小孔,像蜜蜂的蜂巢一样)。这两道菜本是滁州乡间土菜,至今还有人做。
吕本元在宁波的时候,家乡人每年都会腌一坛开着黄花的油菜苔送去。吕本元用麻油拌一下,直接就生吃了。其他如滁州农家小菜腌黄豆韭菜(韭菜豆子)、萝卜(干)、青菜(菜心加上姜丝)、萝卜叶(缨)子也是吕本元下饭的好菜。这些菜宁波当地的厨子做不好,为了孝敬父亲,吕本元的儿子吕宽五学会了全套技术,而且还有所创新。如宁波盛产海蟹,当地人不食壳厚肉少的淡水蟹。吕宽五就把蟹肉、蟹黄剔下来,做成蟹粉狮子头炖大白菜、蟹粉包子、蟹粉面、蟹粉豆腐等。吕宽五还会烧“毛栗烧仔鸡”、“坛子肉(红烧肉)”、“卤鸡、卤牛肉、卤猪肝”等滁州菜。这些“军门菜”给宁波人和吕家后人留下深刻印象。2009年,年已86岁的吕素琳还说:“回想起七八十年前的美食,犹觉得齿颊留香呢。”
如今,乌衣渡口的吕本元故居虽然已经破烂不堪,但是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不可小觑。吕本元是晚清滁州地区唯一的一个淮军名将,官居一品提督。在甲午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荣升总兵。在抗击八国联军中身负重伤,获赐黄马褂。所以,宣传吕本元、修复其故居对乌衣老街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徐业文(中)向作者介绍吕本元故居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27日上午,琅琊区滁阳街道紧急召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推进会,街道领导班子指出当前疫情十分严峻,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并...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