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滁公宣记者李斐)明明什么都没做,手机、银行卡也未丢失,一觉醒来,卡里的钱不翼而飞,手机里还莫名出现了多条验证码,这种利用“嗅探”设备盗刷银行卡案件在安徽省首次发生。11月1日,记者从滁州市公安局经开分局获悉,该局破获省内首例跨区域“嗅探”类盗刷银行卡案件,摧毁作案团伙,缴获作案设备40余套,破案60余起,涉案金额达30余万。
所谓“嗅探”类盗刷银行卡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嗅探”设备截获基站信号范围内的手机短信息,实时获取用户手机短信内容,再通过黑客手段,利用一些银行、网站、移动支付软件的技术漏洞,获取手机机主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随后再利用实时截获的手机验证码短信息,用手机话费充值游戏点券后再转卖,或是直接通过快捷支付盗刷被害人银行账户内钱款。
日前,滁州市经开区多个小区内有数名被害人报警称,一觉醒来,账户里的钱都不翼而飞。案发后,滁州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刑侦大队协同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经过侦查和比对,发现这极有可能是“嗅探”类盗刷银行卡案件。警方随即成立专案组,并会同相关技术部门,梳理全市通讯异常信号源位置,通过抽丝剥茧的摸排侦查,最终锁定了5名犯罪嫌疑人,并顺利将其抓获。
经审讯,嫌疑人宋某、王某、付某和雷某等人交代,他们是90后,都无固定的工作,无意间在网络上接触到了“嗅探”技术的相关知识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仔细钻研了起来。付某在学习相关知识后,便开始自己制作“嗅探”设备,同时在网上发布信息出售设备。宋某从付某处购买设备后,并在其远程教学下学会了使用嗅探设备截获、窃取到他人的手机短信息。随后,宋某流窜多省作案,并在专业洗钱和黑客人员王某和雷某等人的帮助下将被害人银行账户内的钱款盗出。经初步侦查查明,该团伙自2018年12月份起,流窜黑龙江省、江西省、广西省、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等多地作案。
目前,该团伙5名犯罪嫌疑人都已被滁州市公安局经开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到底什么是“嗅探”?据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利用“嗅探技术”作案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利用“嗅探”设备截获附近手机短信;第二步利用软件漏洞,黑客们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第三步则是实施盗刷行为。目前,滁州市公安局已经联合相关通信运营商、银行,对犯罪分子利用的漏洞进行分析,并与技术工程师商讨对策,及时填补漏洞,避免用户遭受损失。
新闻推荐
11月2日,滁州市明湖公园,园林工人正在为公园内的花草树木浇水。连日来,南谯区园林绿化部门采取人工浇灌、机械喷灌等方式,为...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