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
打开中国优秀文化的长卷,可以发现,戏曲艺术与书画艺术在美学特征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在运用“以形写神”(或称“以形传神”)的艺术表现方法,在“神”与“形”、“实”与“虚”的巧妙转换中,展现出精妙的艺术特质。正如有学者所言:“书画的最高成就不在线条、色彩之内,而在线条色彩之外,演员表演的最高成就不在唱做念打之内,而在唱做念打之外。正所谓形有尽而意无穷,最高境界当于传神处求之。”戏曲艺术正是以“神”也成为戏曲工作者长期遵循的艺术法则。
各个戏曲剧种涌现出的表演艺术家之所以受到观众交口称赞,概言之,因他们的表演形神兼备,能给与观众艺术的真与美的享受。以被誉为“活武松”的盖叫天大师为例,年逾花甲时演出武松仍能雄风不减、神韵犹存;而不少中青年演员虽身手矫健、技艺不凡,却始终未能把武松演“活”!由此可以看出,戏曲舞台上艺术人物的神韵生动体现,不是空有技艺形式便可得来的。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戏曲表演者,怎样才能以形传神呢?我有以下之浅见:
虚拟动作不虚拟
大家知道,虚拟化、程式化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以形传神”的审美体系正是建立在这个重要特征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研究戏曲表演的神形关系时,首先要对戏曲的“虚拟化”表现特点做一点简析:
一、虚实结合才能虚实相生。前辈艺术家们为了解放舞台有限的时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表现方法——运用简单的实物(道具)、成套的程式动作(虚拟、夸张而准确的舞蹈动作),以虚拟实,以假拟真,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创造变化无穷的意境。但是,前辈艺术家经过舞台的实践和观众欣赏时的兴趣反应,也创造性地使用一些必不可少的实物(道具)。例如传统戏曲中的“一桌两椅”,以浆作舟的浆,以鞭代马的鞭等。摆宴饮酒,碗筷是虚掉了的,但酒杯必须是实的。虽无真山真水,却要用桌椅台阶搭出高低不同的空间,制造居高临下的真实感。试想,如把上面提到的浆、马鞭、酒杯、桌椅等实物一概取消,让角色乘马、驾舟、饮酒都由演员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用手比划行吗?这样彻底的虚拟,观众们是难以接受和认可的。
二、“境随人迁”才能以虚拟实。戏曲艺术的“虚拟化”表现,使呈现于舞台的物质也相应产生可变性。例如既作高山、楼台也作公案、神台的桌子;既作酒杯也作茶具的杯子,它们的虚和实(真和假)都是不固定的。靠什么来固定呢,演员的表演。如杯中的酒,通过演员饮酒的动作及醉态来体现;花园的花通过演员的视线、身段、感觉来体现。这种“景随情生”、物以人变的艺术表现,是构成戏曲“虚拟化”的重要因素。
无情不是真艺术
实践证明,体验人物、刻画内心、以情动人是艺术家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当代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花大奖获得者裴艳玲大师,她在《夜奔》中塑造的林冲、《钟馗》中塑造的钟馗,无不以其精妙绝伦、细腻传神的艺术表现力感染着观众,这其中如果没有对人物的准确理解与体现,没有深刻的内心体验,能刻画出那悲怆遒劲的英雄形象?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情感和神形紧密相关、不可分割。“情动于表”,形表于外,准确、娴熟、浑然一体,方可步入以形传神之精微境界。因此虚拟性越强的表演,越是需要表演者的真实感,才能使观众通过舞台展现的形体美的欣赏,达到深层次审美心理的满足。戏曲艺术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其中的表演艺术的创作特性是在舞台演讲中完成。所以,每一位在剧中登上舞台的人物,无论是主角、还是龙套,都一定要设身处地、体会神情,才能在观众面前创造出一种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从而让大家在欣赏中达到物我两忘,与舞台剧情的发展融为一体,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作者单位:滁州演艺集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连日来,南谯区委宣传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读原著、学原文,做到学深悟透,并全面部署全区十九大精神宣传方案,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开展多维度宣传报道,组建宣讲团大力宣...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