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滁州新闻 > 正文

年年岁岁伴书过 ——父亲陶家康先生读书生活片段□陶承晞 陶承洛等

来源:滁州日报 2010-04-26 18:0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年年岁岁伴书过 父亲陶家康先生读书生活片段□陶承晞 陶承洛等

著书 

父亲向有“活字典”之称。在历史教学上,因他知识渊博,记忆力又好,讲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数家珍,生动有趣;分析历史问题,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很受学生的欢迎。写书著文,父亲本是无心刻意所为。尤其在教中学时,教课负担重,顾及较少。教大学后,才得以机会写出一些文史类学术论文。其中,有的是教学科研工作所需,有的则是长期积累,水到渠成。

1972年,安徽省教育局组织编写中学历史教材,父亲被抽调至省,主笔过《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部分章节。另独立写出《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书。父亲编写的教科书,叙事要言不烦,文字简洁流畅,受到一致好评。

1974年,滁县地区教育局为纪念清代全椒籍的大文学家吴敬梓,与安徽大学合作评论《儒林外史》。写作组在阅读相关吴敬梓的家庭生活、思想成长和《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资料时,困于作者的一篇早期著作《移家赋》无法读通、读懂,进展受阻。该赋摹仿庾信《哀江南赋》体例,篇幅冗长,文字艰深,句句用典,又涉及其家世许多故事,是第一手可信资料,历史上亦无人作过可参考的释注,非攻下这一难关不可。于是,父亲与当时几位旧学根基较好中学教师临危受命,同时接下注释重任。

父亲迎难而上,首先注意研究古今注书方法,针对该赋特点,采用释事与释意相结合体例,兼顾典故溯源与词义、字意的阐发、解释,并加上自然段内容提要,在学术性前提下,基本上能保证中等文化程度读者阅读。当时尚在文革中,大环境、小环境都不利,他四处查找相关的公私藏书,积极调动知识储备,充分发挥他比较熟悉文学、历史掌故之长,翻阅、查找、摘引书籍、文献资料达360多种,耗去几个月时间,最终写成一篇近5万字的《移家赋并序注释》(原文3100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其他几位先生,全因难度太大而相继中辍。

安徽大学教授孟醒仁先生初步审读后,函称:“不但可以见到您的高度辛勤劳动精神,而且也可以看到您的见识,获益很多,在短时间全部注出,这不能不是个奇迹,就是在大图书馆,也不易解决。”同时,他也提出一些补充、完善意见,并坦陈他研究吴敬梓及《儒林外史》二十多年了,也在注释《移家赋》,尚在努力之中。父亲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超他之前完成这样一个“大工程”,怎能不令他感慨?1980年后,又经父亲反复加工、完善,在1999年至2000年《滁州师专学报》上连续发表。因其首创性、原创性、学术性,被后来许多研究、评论文章加以引用。又是孟先生,在读完父亲寄赠的正式发表注本后,接连两次给父亲来信,先是“益增佩服”后是“亦深钦佩”并附两首旧体诗,真诚祝贺。由此,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这种无私坦荡胸襟和相互推重的高尚品德。

2001年,《移家赋并序注释》作为滁州师专一项重要学术成果提交纪念吴敬梓诞辰300周年大会,受到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儒林外史》著名研究家南师大博导陈美林教授深有感触地说,他也曾注过该赋,而未能完成,称誉父亲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儒林外史》及其作者的研究搬绊脚石,宕先路。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一直将父亲注释本的最初抄件与吴敬梓《儒林外史》各种旧时版本一道珍藏着。父亲对这篇集多年心血,几经修改的著作也是颇为自得的。大约在去世前两年,又细致阅读一遍,以为应该能经得住一定历史时间的考验。

父亲潜心苦读,精研史学,到1980年后基本进入“深有得、老更成”收获季节了。他先后在华中师大等大学学报及国内相关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谈乾嘉学派的几位代表人物及其治学方法》、《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发展》、《资治通鉴的编纂及其在史学上贡献》、《试论郭沫若在历史研究中的卓越贡献》等几十篇有一定学术理论深度的专业论文。其中,《资治通鉴的编纂及其在史学上贡献》一文因其史料厚度,议论精到,学术观点新颖,被1983 年《新华文摘》摘转。

父亲文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采摭广,涉猎博,有旧史之遗,也有现代研究心得和自己胸中丘壑,基本上囊括父亲一生读书心得,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不让细流,集沙成塔的谦谦学风和勇于进取、精审研究的足迹。

父亲体会,一篇文章,一个学术观点乃是个人一生读书的沉淀和升华。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也是父亲常说的感觉。他在著述过程中,也时常怀有积累恐慌。因而, 每作一文都十分慎重,深恐有失。为求得完善,往往在定稿前,征求同道师友乃至学生意见。著名古籍学家吴孟复教授、语言学家张涤华教授是他请教、征询最多的学者、专家,鱼雁频繁。特别是吴先生,常常是抱病阅读父亲文稿并复信提出详细参考意见。在清理父亲资料时,我们读到这些信札,无不被这些老一辈学者的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学术态度而感佩不已,也仿佛接受一次心灵洗礼。

忆畴昔侍从父亲,多受教泽,足以毕生受用。行文至此,我们亦想到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对比着今天良好的条件,衷心希望我们的子女以至更多的年青读者,能认真领略老一辈读书人的生活情操、涵养情志、生命方式,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以增进奋进信心,增强读书学习自觉性,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学习中丰富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自我,以不负时代使命及老辈之希望。 (完)

新闻推荐

“早拆迁就能早点住进新房” ——滁城老城区棚户区改造见闻本报记者 蒋海潮

“早拆迁就能早点住进新房”滁城老城区棚户区改造见闻本报记者 蒋海潮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年年岁岁伴书过 ——父亲陶家康先生读书生活片段□陶承晞 陶承洛等)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